微店經營是基于微信生態集移動與社交為一體的新型電商模式,與傳統電商相比,具有推廣成本低,門檻低,傳播范圍廣,可移動性強等銷售優勢。那么,微店經營要注意哪些法律問題呢?
微店經營是基于微信生態集移動與社交為一體的新型電商模式,它有效的利用了被人們運用廣泛的網絡社交,抓住了商業發展和社交相結合的契機,有效的找尋了一條低成本高回報的宣傳、銷售方式,與傳統電商相比,具有推廣成本低,門檻低,傳播范圍廣,可移動性強等銷售優勢。
一、微店經營監管缺位
由于“微店”的注冊不需要真實身份,不需要經營實體店鋪或依托于交易平臺的虛擬店鋪,只要微少的投入,通過個人手機號碼注冊即可。成為全民創業的“代言詞”。目前,政府相關監管部門,對微店的微觀管理還不到位,讓一些不法牟利者鉆了空子,販假、售假、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屢見不鮮。政府有關監管部門應當加強網絡市場監管,提高網絡市場準入門檻,增加實名認證的環節;對于相關的網絡市場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有關部門在接到報案后應當及時處理。
二、消費者在微商經營中的法律保護問題
由于微商經營是典型的代理分銷方式,平臺管理整治比較混亂,虛假銷售信息比較多,消費者容易受到誤導,受侵權。當前微商侵權的類型主要有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實物與宣傳不符、商品質量存在缺陷、保修期內拒絕維修、延遲發貨等問題。一旦權益受侵害時,應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消費者維權最難的在于取證難,舉證難,證明權利受侵害與銷售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難,因此事先預防做足準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日常生活中,消費者在與微商交易時,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辨識能力,對待三無產品,堅決不買。
當然,微商中也不乏存在信譽高,質量好的產品,消費者在選購這樣的產品時,也不能疏忽大意,一定要選擇正規的付款平臺進行交易,同時注意留存銷售者的相關信息,以及雙方的交易憑證,這樣在需要維權時就能較好掌握相關證據。一旦發生糾紛,可以依照《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侵權責任法》、《廣告法》等法律予以維權。在救濟渠道上,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發生后,受害人既可以向侵權行為地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提起訴訟的,產品制造地、產品銷售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只要消費者有了明確的被告,即可向自己就近的法院提起訴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犯著作權的行為的認定
2021-03-08合伙人退股如何清算
2021-01-12交通肇事可以假釋嗎
2021-01-31強制傳喚是否折抵行政拘留
2020-11-19父母贈與兒子兒媳房產可以反悔嗎
2020-12-12交通事故鑒定責任還需要繳費嗎
2021-01-30土地糾紛找民政嗎
2021-02-21降薪是否需要變更合同
2021-02-22被公司惡意辭退的情況下,員工能要求賠償嗎?能賠多少?
2021-01-03辭退福利算工資嗎
2021-01-12降低損失的退保技巧有哪些
2020-12-22飛機延誤賠償多久到賬
2021-01-09保險經紀人辦理保險經紀業務產生的法律責任該由誰承擔
2021-02-02保險公司員工年終工作總結范文
2021-01-08定值保險還是超額保險
2021-01-02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2-20保險合同指南有哪些內容
2021-03-21理賠中被保險人都有哪些義務
2020-11-25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
2021-01-15哪些情形屬于沒有保險合同受益人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