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權概述及適用范圍
律師解答:
消費者后悔權是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的延伸,一些信譽良好的商場已有一定程度的實踐,消費者后悔權通常是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后的一定時間內,可不需要說明任何理由,把商品無條件地退回給經營者,并不承擔任何費用
消費者后悔權-概述
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國消費者,到底能不能得到他們渴望的后悔權這一點專家說了也許不算。隨著消費者權益保護運動的蓬勃發展,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建設已步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建立冷靜期制度和產品召回制度,也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戰略舉措。企業對消費者誠信就有生存空間,否則就會在競爭中被淘汰。后悔權應當逐步進行,可以先通過部門規章等效力稍低一級的規范性文件在新興的遠程購物領域確立后悔權制度,然后逐步推開,
消費者后悔權-適用范圍
買房有望獲后悔權
要建立冷靜期制度,也就是后悔權制度。原則上讓消費者在合理期限內可以無條件退貨,特別是對于電視直銷
商品。還要增加消費者安寧權制度。增強公權力的行為保護。消費者的后悔權制度未必適用于所有消費行為,但三類商品交易活動應當適用后悔權制度:網上交易、先交錢后簽合同的消費行為、交易額巨大的消費行為,比如購買汽車、房屋等。
由于消費者和商家在對產品相關信息了解上的不對等,商品的更多信息只有消費者購買且使用之后才能了解到,因此建立冷靜期制度能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但該權限如果不恰當地提出,會造成交易混亂,因此有必要立法予以規范。希望在修改后的消法中引入產品召回制度。現有的‘三包’制度只是解決點到點的問題,而召回制度則是解決點到面的問題。所以召回制度對消費者的保護更為根本。
消費者后悔權-提出背景
消費者后悔權是在消法修改應的環境下提出的,著眼于進一步拓寬消費者權益保護范圍,擴大該法的調整對象。曾經有消費者因購買的汽車出現質量問題而將商家告上法庭,法院最終認定汽車屬于奢侈品而不屬于消費品。消費品的范圍應當放得更大。修改后的消法應包括生存型消費、發展型消費、享受型消費、個別存在的奢侈型消費等,既有物質商品的消費,也有精神商品的消費。
立法者應當本著向弱勢群體包括消費者適度傾斜的立法精神,適當擴大舉證責任倒置的范圍,降低消費者的舉證負擔,提高商家的舉證責任。如果消費者稱產品出現了質量問題,而商家堅持認為產品沒有質量問題,那么法庭可以要求商家舉證,證明爭議商品不存在質量問題。在維權實踐中,消費者無法證明經營者的產品有質量問題,雖然在民法中實行“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可是由于消費關系是非常特殊的民事關系,應當實行“誰強勢,誰舉證”或者叫“誰得利,誰舉證”。
消費者后悔權-消費延伸
消費者后悔權
有些市民在一些正規大型網站購物,消費者是可以反悔的。消費者去一些大型超市購物后,如果改變主意,也可以退貨。這算不算消費者擁有了后悔權中國目前有沒有明確的后悔權概念及法律規定呢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
權益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邱*昌律師認為:“后悔權其實是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的延伸,但又獨立于知情權和選擇權,是一種新的權利。一些信譽良好的商家主動向消費者承諾在一定的日期內允許消費者退貨,實際上就是賦予了消費者一種后悔權,但是目前,中國還沒有明確的后悔權的概念及法律規定。”
引入后悔權,這是消費市場誠信的表現和要求,后悔權的確立有利于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上海法律專家董-嶸則指出,在網上銷售、電話銷售、上門銷售甚至商場銷售活動中,作為一種促銷手段,商家會承諾消費者可以無理由退貨。這種情況可以適用合同法上的試用買賣合同。但是試用買賣合同是買賣合同的特殊情況,即除非雙方約定,消費者不享有這種無理由退貨的權利,即后悔權。
合同法又規定了合同撤銷權,即在以下幾種情形下,一方可以單方撤銷合同:1)重大誤解;2)顯示公平;3)欺詐、脅迫和乘人之危。這里的合同撤銷權行使受到嚴格的條件限制,顯然也并非實踐中出現的后悔權。因此通常來說,合同法遵循允諾禁反言原則,即對于一個有效成立的合同,后悔權應當是不存在的。由此看來,后悔權目前在中國尚不屬于法定權利。
消費者后悔權-實施前提
對于后悔權能否在中國實施假如實施,是適用于所有產品領域,還是有條件地適用于某些領域后悔權法定化不得不考慮到幾個重要前提:首先社會的誠信程度總體較高,即所謂的“惡意退貨”現象不會成為常態;其次,從交易額和
商品種類上做出區分,建議排除消費者對購買的易耗品、食品和貴重商品享有后悔權。另外,從公平競爭的角度出發,不主張從商業形態上作出區分,如對遠程銷售適用后悔權,而對超市或便利店則不適用后悔權等。第三,消費者行使后悔權的法定期限不宜過長,建議以不超過7天為宜。從理論上來說,幾乎所有的商品,所有的流通領域都可以推行后悔權制度,除非后悔權的行使需要支付過高的社會成本。
消費者后悔權-逐步推進
消費者后悔權
從產品領域來講,在中國逐步推行后悔權是可行的,也是必須的。隨著買方市場的逐步形成,此時消費者開始前所未有地關注消費品的質量和配套服務,這種情況下,承諾給予消費者后悔權成了經營者的一種競爭手段。從不斷增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的社會化發展方向來說,從立法上確立后悔權等其他更多的權利,也是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必然趨勢。
推行后悔權應當逐步進行,可以首先從郵購、網上銷售、電視購物等領域開始推行。因為在這些遠程購物領域,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時候無法清楚地認識和了解到商品的真實性能、品質,從而無法真正實現選擇權。而賦予消費者后悔權可以很好地彌補這種遠程銷售方式造成的缺陷,使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得到真正的實現。中國現有法律規定,對網上購物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保護散見于《民法通則》、《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信條例》等法律法規中,但大多內容散亂,可操作性不強,遠不能達到保護消費者的目的。所以,有必要加快立法速度,在參考國外先進立法經驗的基礎上于時機成熟時,制定出一部適合于中國國情的電子商務法典,以彌補法律在此類新經濟行為上的缺失。
消費者后悔權-法律完善
消費者后悔權
現行的法律體系,有沒有與后悔權相沖突的內容,究竟有無必要在現行法律體系下引入后悔權并作為消費者的一種法定權利。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其一,消費者和商家在銷售活動中始終處于信息不對稱的地位,消費者擁有的知情權并不能充分實現(尤其是在遠程銷售的情況下),后悔權的設立可以作為保障知情權的救濟措施;其二,商品經濟發展的目的是促進商品的流通,后悔權的設置必然大大減少消費者購物的后顧之憂,從而促進商業的繁榮。
從立法角度考慮,可以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增設消費者的后悔權,并通過行政法規對適用范圍在充分論證后作出具體規定。同時,為避免與現行法律沖突,應在合同法分則‘買賣合同’一節中規定‘對于消費者購買商品訂立的買賣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在法律層面上,后悔權應當逐步進行,可以先通過部門規章等效力稍低一級的規范性文件在新興的遠程購物領域確立后悔權制度,然后逐步推開,待經濟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市場誠信體系得以建立、健康有序的消費品市場基本形成之時,可以通過修改消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全面確立消費者的后悔權。
不能說后悔權就是單方面撕毀合同。當然它與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則及合同法上的合同自由原則有一定的抵觸之處。但是后悔權的出現和發展以及到最后的確立,是與消費者權益保護運動蓬勃發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不斷發展,這一法律社會化現象密切聯系的。相對于經營者,消費者處于弱勢地位,這就需要法律加重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才能實現實質上的公平與正義。在消費者權益保護領域對合同自由及意思自治原則進行一定的限制,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更好的保障社會公眾利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轉包與轉讓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5涉黑犯罪沒收財產嗎
2021-01-01有過工傷的是不能再辭退嗎
2020-11-14村委會換屆選舉手續有哪些
2021-02-03婚姻法中對于現役軍人的特殊保護有哪些
2021-01-14哪些物業不能申請抵押貸款
2020-12-16挪用公款多少可以立案
2021-02-01不可抗力消除后能否解除合同
2020-11-25產品供貨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0-11-08房子被火燒了,還有一層可以往上建嗎
2020-12-23購買回購房時的證件在哪里辦理,辦理流程是什么
2021-02-25公司不按制度處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主體工程勞務部分是否可以分包
2021-01-20勞動糾紛收集證據如何才是有效的
2021-01-26什么是互碰自賠,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3違反保險合同條款無法獲得賠償
2020-12-01旅游保險的保險項目具體有哪些呢
2020-12-14保險公司誤導 拒賠理由無效
2021-01-19被謀殺未指定受益人 百萬理賠金何去何從
2020-12-21保險公司理賠要原件嗎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