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元月,某商場為促銷在全城張貼了有獎銷售廣告。稱該商場隆重推出讓利大酬賓活動,凡春節期間購物達100元者,可摸獎一次,超過100元,按100元一檔依次增加摸獎次數。一等獎4000元、二等獎1000元、三等獎500元、四等獎100元、五等獎50元。廣告末尾鄭重聲明:對與獎項有關而產生的糾紛,本商場有最終解釋權。期間,張女士摸到一張屬一等獎標志的五星圖案。當她前往兌獎時,商場提出:總共才設了三個一等獎,此前已全部領完,這第四個是由于商場工作人員失誤所致,故拒絕兌獎。張女士提出異議,商場以已聲明其有最終解釋權抗辯,雙方因而成訟。
[評析]:
筆者認為,依據法律條款,商場所做“本商場有最終解釋權”的聲明并不具有法律效力,應該給張女士兌獎。
首先,商場的聲明是一種格式條款。所謂格式條款是指當事人為重復使用而預先制定,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本案中,商場的聲明,具備了該構成要件。即:事先由商場單方擬定;消費者具有附從性,只能概括地接受或不接受全部內容,不能就條款進行討價還價;條款和形式標準化,差異僅僅在于消費者姓名的改變和摸獎的次數、中獎的等級;是一種書面明示的形式。
其次,該聲明無效。《合同法》第40條規定:“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本案中,一方面,商場最終解釋權的保留,導致了獲獎的不確定性,一旦出現糾紛,兌獎的實現完全取決于最終解釋,商場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消費者只能任其“宰割”;另一方面,商場具有最終解釋權,等于說明商場既是行為的當事人,也是出現糾紛時的裁決人,一旦出現危及自身利益的情況,其公正與否可想而知。由此觀之,“本商場有最終解釋權”只不過是免除自身兌獎責任、排除消費者獲獎權利的借口。
再次,對張女士的獲獎,可以作出兩種解釋:一是商場職工的失誤,本來三個一等獎搞成四個一等獎;二是由于廣告沒有說明一等獎的個數,也沒有說明多出的無效或算至哪一個為止,即表明一等獎可以不止三個,或不論多少、不論次序,統統有效。顯然,前者有利于商場,后者有利于消費者。《合同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條以上解釋的,應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收購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2021-01-20依法不追究原則有哪些
2020-12-21購置固定資產是否需繳納印花稅
2021-02-26離婚和財產分割的相關規定
2021-02-09失信企業房產還能提供抵押擔保嗎
2021-02-17房屋債權糾紛查封無法過戶怎么辦
2021-01-22去境外務工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09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
2020-12-19公司對女員工做人流有假嗎
2020-11-22因丈夫婚外戀訴離婚,妻子能否請求損害賠償
2021-02-11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適用
2021-02-10游客死于“高原反應”保險拒賠
2020-12-21只因遲延理賠 多付5.5萬
2021-03-05保險與法:車輛定損誰說了算
2020-11-17車禍報保險要什么手續
2020-11-17投保人在投保時要保護自己的利益應該如何處理
2020-11-30保險法是如何規定固定資產投保的內容
2021-01-20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有什么區別
2021-03-04工廠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1-01-19農村機動地能買賣嗎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