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法院在審理案件的時候,又或者受害者在申請賠償的時候都需要用到司法鑒定,司法鑒定的結果是受到法律的承認的,它有很多種鑒定類型,但是也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的意見,那么司法鑒定意見錯誤的危害有哪些呢?我們通過下文來了解一下。
一、司法鑒定意見錯誤的危害有哪些
司法鑒定的方法是運用科學技術手段、專門知識、執業經驗和職業技能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其中,“科學技術”是指人類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過程中形成的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等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專門知識”是指人們在某一領域的生產勞動及實踐中積累起來的專業知識、方法和規律的總結。[2]由以上定義可以看出,司法鑒定活動雖然不是僅憑直觀、直覺和邏輯推理來實現鑒別和判斷的,但仍然是司法鑒定人主觀對客觀的認識過程,由于受認識主體自身差異、認識水平和認識方法等差異,出現鑒定意見的爭議是必然的結果,只要沒有達到影響訴訟正常進行的程度,適度的爭議更有利于在定分止爭的同時發現事實的真相。
1、司法鑒定意見爭議泛濫引發了司法鑒定公信力的下降。
公信力是指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公共權力面對時間差序、公眾交往以及利益交換所表現出的一種公平、正義、效率、人道、民主、責任的信任力。目前,我國司法機關對初鑒的采信率很低,案件的重復鑒定率很高,虛假鑒定的現象也較為普遍,一些社會鑒定機構的鑒定意見完全被當事人提供的利益所左右,使得本來就十分有限的鑒定條件和技術水平更無法贏得社會公眾的認可和信服。因此,目前社會公眾對司法鑒定存在較為嚴重的信任缺失,甚至使很多法官也對司法鑒定意見由原來的“過于依賴”轉為現在的“誰都不信”。隨著科技和社會的迅猛發展及劇烈變革,加之立法上加強了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格的尊重和利益的保護,絕大多數案件的事實認定過程已經不再能夠也不被允許通過對證人證言和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簡單推理完成,而通常需要借助司法鑒定人的專門知識和職業經驗來進行鑒別和判斷,因此司法鑒定意見被譽為“證據之王”,社會公眾也普遍認為打官司就是打證據,打證據就是打鑒定。司法鑒定的公信力與司法公信力是相互統一的。如果事實認定和證據采信環節飽受當事人的質疑,那么整個訴訟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也必然備受詬病,影響社會公眾對于訴訟結果的認同和執行意愿。反之,訴訟活動的公信力及司法權威也影響著司法鑒定的公信力,公正的訴訟環境會使社會公眾對整個訴訟活動的各個環節更有信心,也就理所當然地不再需要委托更多的鑒定來消解自己心中的擔憂。當司法鑒定具有高度公信力的情況下,委托人便會對鑒定意見產生自然的認同,因為委托人相信以司法鑒定人的職業道德和技術水平,在當前的技術條件,所得出鑒定意見必然是最有可能接近客觀真實的,也就極大減輕了對法院裁判結果的懷疑。也只有如此,司法鑒定和整個訴訟活動才能具有自然的神圣性和權威性。
2、司法鑒定意見爭議泛濫大大增加了訴訟成本。
多頭鑒定、反復鑒定問題直接導致了訴訟的久拖不決,嚴重消耗著司法資源,當事人的訴訟成本也因此大大增加。黃靜案曾一度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熱烈討論,號稱“網絡第一案”和“2005年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原因就是湖南省湘潭市公安局、省公安廳、南京醫科大學、最高人民法院等單位的鑒定機構先后共進行了五次尸檢,出具了六份死亡鑒定書。在這漫長繁雜的多頭鑒定、重復鑒定過程中,每一次鑒定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精力。尤其作為訴訟當事人,久拖不決的鑒定使自己一刻也無法脫身,根本無法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進而影響到一個家庭、一個單位甚至更大的范圍。經濟上的負擔是很重要的一個訴訟負累,多頭鑒定、重復鑒定給當事人帶來的沉重的精神壓力更是難以承受。當一個案件的鑒定材料從一個部門到另一個部門,從一個鑒定意見又走向另一個相反的極端,當事人的心理會矛盾、無所適從,充滿疑惑和焦慮。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會同司法部頒布的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辦法》的附件規定每具早期尸體解剖的基準價為2500元,每具晚期尸體解剖的基準價為4000元,每具開棺驗尸的基準價更是高達6000元,每例醫療糾紛鑒定的基準價是4300元,進行一項筆跡鑒定也要1000元,多導心理生理檢測評定每例收費達2000元。[3]司法鑒定機構在為委托人提供司法鑒定服務過程中,委托人支付給司法鑒定人的異地鑒定差旅費,不屬于司法鑒定收費范圍,由委托人另行支付。[4]司法鑒定人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作證發生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補貼,不屬于司法鑒定收費范圍,由人民法院按照國家規定標準代為收取后交付司法鑒定機構。[5]從以上規定中可以看出,當事人承受著較大的經濟壓力,以期通過下一次、再下一次的鑒定能得到對自己有利的鑒定意見,或者不求對已有利,只要于己公平即可。如此循環往復的過程在當事人的心理上產生了與賭博無異的狀態。
3、司法鑒定意見爭議嚴重影響著訴訟效率。
效率概念的提出源自現實的資源和條件無法充分滿足人們的需求這樣一對矛盾。講求訴訟效率就是要求以一定的司法資源投入換取盡可能多的訴訟成果,即降低訴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速訴訟運作,減少案件拖延和積壓的現象。過于拖沓、冗長的訴訟過程是程序不公正的一種表現,當事人(如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和被告人)會陷入深深的苦惱、迷茫甚至絕望,很容易受到第二次傷害或長期折磨。湖南湘潭黃靜案由于多頭鑒定、重復鑒定一拖再拖,于案發后22個月才開庭審理。22個月的時間對被害人家屬及被告人來說都是一個太過漫長的等待,是對他們身心的嚴重摧殘,也嚴重影響著他們的正常生活。從以上分析和案件中可以得知,在賦予司法機關和當事人法定權利的同時,要科學合理地限制重新鑒定的次數,規定每次重新鑒定的時限,提高訴訟鑒定,樹立鑒定權威。
4、司法鑒定意見爭議的最直接、最關鍵的危害是發揮不了鑒定在司法證明中應有的作用。
司法鑒定在司法證明活動中主要具有以下三項重要功能:一是擴張事實裁判者的認識對象;二是補充事實裁判者在專門問題上認識能力的不足;三是印證和補強其他證據的證明力。[6]司法活動的目的就是在法律規范構成要件的框架之下按照一定的原則和程序對待決案件事實進行推理和判斷。案件事實相對于訴訟活動來說都已成為“歷史”,偵查、鑒定等一系列活動的目的就是通過證據的收集、科學的鑒定來最大限度地無限接近客觀真實,這也是證據客觀性的客觀要求。若想作出公正的裁判,法官必須對整個案件過程有清晰而準確的把握,這就要求法官必須掌握足夠數量和質量的證據,司法鑒定意見的加入使得法官的認識對象得以擴張,不再局限于鑒定意見之外的無法形成證據鏈條或無法揭示案件隱蔽信息的傳統證據形式。社會的復雜化、專業化和技術化使法律人無法再獨占審判活動,使法官借助專門知識人來鑒別訴訟中涉及的專門問題成為必然。但法律人與鑒定人不是天生的合作者,他們都有著發現案件真實的共同目標,但由于自身因素的巨大差異,他們的合作也常有“不喻快”。在訴訟過程中,“科學家和法官、檢察官、律師常因彼此的做法而感到沮喪……法律人希望科學家能堅定而言簡意賅地提出科學概念,但科學家為了達到法院或律師所要求的簡易翻譯而感到不耐煩”。“法官除須面對鑒定專家提出的科學證據是否為科學知識之困難外,法官或因固守法律賦予其審判之義務,或因缺乏科技知識之專業素養,或因案件負擔沉重或其他理由,在調查及評價鑒定證據時,尚面臨許多問題。”[7]因此,法官在面對鑒定意見時仍然面臨著如何對其“審查屬實”的難題,而鑒定大戰產生的多份鑒定意見更使法官無所適從,要么一個不用,要么啟動再一次鑒定,嚴重損害了鑒定和訴訟的效率與威嚴,從而無法正常發揮鑒定在訴訟中的重要作用。
人們會在爭議中降低司法鑒定的公信力,而且也大大的增加了訴訟的成本,同時也會影響訴訟的效率,雖然司法鑒定非常嚴格但是給出錯誤意見也是難免的,不會每個不可抗因素都能預見。
司法鑒定精神病的具體流程是什么?
司法鑒定人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司法鑒定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孩子的法定監護人一般是一個還是兩個
2021-02-21改制股份制企業發起人協議書(示范)
2021-03-13中止探望權法定理由有哪些
2021-01-12速裁程序是一審終審嗎
2020-12-21審判監督庭有權嗎
2020-12-11約定僅對租金負連帶責任是否有效
2021-02-08起訴侵權賠償如何收取受理費
2020-11-09訴訟保全擔保怎么寫
2021-01-06部分免責算免責條款嗎
2021-02-08代位追償在財險和壽險中的不同運用
2020-11-17海洋貨物運輸保險索賠期限
2021-01-18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10保險受益人的變更有沒有期限要求
2021-02-07保險合同的有效條件是什么
2021-02-26土地轉讓合同違約的后果是什么呢
2021-02-15土地出讓業務費的使用范圍
2021-01-27被拆遷人對拆遷補償安置方案有意見咋辦
2020-11-122020年舊城改造有哪些優惠政策,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25拆遷補償不合理找律師有用嗎
2021-01-31宅基地證寫自己名字戶口遷出拆遷是否有回遷房補償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