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說,凡是消費者在選購、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過程中與正確的決斷、選擇、使用等有直接聯系的信息,消費者都應有了解。作為消費者,其實現知情權主要有本種方式,經營者違反了這三種方式,均構成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一是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方式標明商品或服務的真實情況,即消費者知悉信息,這也是經營者應當主動履行的義務。二是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詢問和了解商品或者服務的有關情況,即消費者主動獲取信息。三是消費者不僅要知悉商品或者服務的情況,更重要的是,要知曉其真實情況,這種知曉真實情況,應當是限于經營者在向消費者推出其商品或者服務的同時,經營者有義務提供真實的情況,如果經營者提供的信息不實,消費者可以主張交易無效。
知曉消費者知情的內容,就比較容易界定經營者是否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消費者知情權是民事權利的一種,侵犯消費者知情權的構成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歸納起來,侵犯知情權的要件有以下四點:(1)消費者的損害事實。由于經營者的行為導致消費者在選購、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不能了解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情況,而導致消費者的權益到損害,這種權益并不特指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之后產生的損失,也包括消費者信任了經營者的虛假陳述而在締約過程中產生的其他損失。(2)經營者行為的違法性。一般表現為用文字的方式表明商品或服務的有關情況;對消費者詢問、了解商品或服務的有關情況置之不理或不作明確答復,或者玩弄文字游戲,或者告知的內容不具有真實性等。雖然法律認為人們并沒有義務公開對自已不利的信息,但是,消費者的知情權是法定的,權利與義務是相對應的,經營者有告知義務的情形主要有:經營者事前隱瞞了瑕庇的;經營者為給對方制造假象而做了模棱兩可的陳述;只有經營者具有有關銷售物或服務的知識而消費者不可能了解其事實的。經營者不讓消費者知曉商品和服務的真實情況,是對法定義務的違反,即是違法行為。(3)違法行為和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所謂因果關系,系客觀現象的必然聯系,前面現象為因,后面現象為果。出現侵犯消費者權益時可以從結果去找原因,消費者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確不知道商品或服務的真實情況,這是結果。這種結果如是經營者未明示或問而不答造成的,即可認定行為和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4)經營者的過錯,即主觀上的心理狀態,包括故意和過失。當然,侵犯知情權主要是故意。
律霸網上面還有律師長期駐留,要弄清楚消費者的知情權侵權的各個內容,可以直接在線咨詢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賣合同糾紛案需要提供什么證據
2020-12-22補償協議簽訂后,多久可以拿到補償款
2020-11-23被車撞斷腿怎么索賠
2020-11-22如何行使合同解除權
2021-02-222020年新三板上市條件與標準是什么
2020-11-19把自己的孩子送養出去犯法嗎
2020-11-20婚姻自由是否屬于政治權利
2020-12-12防二次出軌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1公有住房承租人糾紛怎么辦
2020-11-12可撤銷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2網絡商標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3-16村委集資房發的綠本是什么
2021-01-14劃撥用地手續有哪些
2021-01-17競業限制合同無章有效嗎
2021-02-27部分免責算免責條款嗎
2021-02-08交通意外險理賠會賠多少
2020-11-16產品責任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19保險合同的概念是怎么樣的
2021-01-05論保險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
2020-12-26簽了保險合同什么情況可以解除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