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價格欺詐賠償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價格欺詐的行為
1、標價簽、價目表等所標示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質地、計價單位、價格等或者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內容與實際不符,并以此為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購買的。
2、對同一商品或者服務,在同一交易場所同時使用兩種標價簽或者價目表,以低價招徠顧客并以高價進行結算的。
3、使用欺騙性或者誤導性的語言、文字、圖片、計量單位等標價,誘導他人與其交易的。
4、標示的市場最低價、出廠價、批發價、特價、極品價等價格表示無依據或者無從比較的。
5、降價銷售所標示的折扣商品或者服務,其折扣幅度與實際不符的。
6、銷售處理商品時,不標示處理品和處理品價格的。
7、采取價外饋贈方式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時,不如實標示饋贈物品的品名、數量或者饋贈物品為假劣商品的。
8、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帶有價格附加條件時,不標示或者含糊標示附加條件的。
9、虛構原價,虛構降價原因,虛假優惠折價,謊稱降價或者將要提價,誘騙他人購買的。
10、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前有價格承諾,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
11、謊稱收購、銷售價格高于或者低于其他經營者的收購、銷售價格,誘騙消費者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
12、采取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數量等手段,使數量或者質量與價格不符的。
13、對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商品和服務價格,謊稱為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
商家在銷售、收購商品時,要按照實際的價格,不能進行價格欺詐。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乘客開車門撞傷他人應該承擔責任嗎
2020-12-10交通事故受害人近親屬能要求交通費的賠償嗎
2020-12-28老人慘遭連撞身亡,如何賠償
2020-11-14股票質押就是股權質押嗎
2021-02-23新婚姻法訴訟離婚財產分割
2021-02-11法院起訴前調解流程
2021-03-01離婚后有關子女的探望問題如何規定?
2021-02-14訂婚了想退婚錢怎么辦
2021-03-15工傷中侵權人應當怎樣賠償.
2020-11-22擔保合同是債權合同嗎
2020-12-02遭受家暴如何取證維權
2021-02-22動產質押可以抵押房產證嗎
2020-11-30先試用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可以嗎
2020-11-27工會的社會職能
2021-02-05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是什么
2021-02-24本案已經獲得侵權人賠償后被保險人能再否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
2020-11-13保險人能否因保險標的物轉讓未批改而拒賠
2020-12-25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證金如何確定
2021-02-10保險保全手續怎么辦
2021-03-04保險代位追償權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