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欺詐性經營行為的懲罰
對于經營者是否實施欺詐性經營行為的認定,應當把握以下幾方面:
1、看經營者是否有欺詐的故意,即經營者在主觀上是否有誘使消費者產生錯誤意思表示的目的;
2、看經營者在客觀行為上是否采取了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等欺騙手段;
3、看是否有誘使消費者產生錯誤意思的事實發生。
只有同時具備上述三個條件,方可認定為經營者實施了欺詐性經營行為。
在實際生活中,經營者實施的欺詐性經營行為的種類繁多,主要有:
1、掩蓋商品質量中存在的瑕疵,銷售或者提供不符合保障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要求的商品;
2、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3、銷售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
4、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
5、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
6、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
7、對商品或者服務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
8、銷售商品的重量或者數量少于該商品所明示的重量或者數量;
9、對商品的價格作虛假的表示等等。
總之,只要商品的經營者或者服務的提供者實施了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等欺騙手段,誘使消費者產生錯誤的理解,作出違背自己意愿的意思表示,就構成了欺詐性經營行為,對于欺詐性經營行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明確規定了,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即經營者承擔的懲罰性賠償金的金額為消費者實際支付的費用的一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留置權人是否能取得所有權
2020-12-16不繼承遺產可以不贍養嗎
2021-02-10滯納金最多可以收多少
2021-02-05工資發兩張卡工傷賠償怎么認定工資
2021-01-12因土地糾紛可以報警嗎
2021-01-30海南省改制關閉破產國有企業職工安置辦法
2020-12-12勞動糾紛中是否采取一裁終局
2020-12-15集裝箱保險的性質及保險價值是什么
2021-01-19運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0-11-11保險合同的受益人是指什么,什么情況下沒有受益人
2021-02-07海上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3-16失業保險不領取以后還可以拿嗎
2021-02-08保險合同糾紛無證駕駛免賠嗎
2020-12-23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方式有哪些
2021-03-04宣告死亡又復活保險金要退回嗎
2020-11-26出口產品責任保險概念
2021-03-24失效
2020-12-31土地出讓合同的性質是什么
2021-02-19公租房的拆遷補償金額是怎么計算的
2020-11-23拆遷安置房是否可以購買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