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公平、公正的司法原則,在刑事訴訟中,不論是原告還是被告,都應享有同等的訴訟權利,都可以委托代理人或辯護人幫助自己處理案件訴訟的相關事宜,但在具體實際中,有些當事人由于經濟條件較差、沒有能力支付律師代理費,此時就需要尋求法律援助,那么,法律援助對象及范圍是怎樣的呢?
關于法律援助的范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和第十一條的規定,公民有下列事項,沒有委托代理人或辯護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
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7、因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8、因家庭暴力、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離婚及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9、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10、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
11、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
12、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提供法律援助。
13、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公民經濟困難的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準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準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準執行。
綜上所述,關于法律援助對象及范圍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上十三個類別,其中大部分訴訟請求都屬于民事經濟類,能夠表明當事人經濟條件較為困難,對于眼瞎、耳聾、口不能言及未成年、可能判死刑的被告人等情況,法律規定可以不用經濟審查、直接指定辯護人。
申請法律援助的程序是怎樣?
法律援助的范圍和申請程序
法律援助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破壞軍人婚姻應負哪些法律責任
2021-03-21涉外企業增資后還能享受哪些稅收優惠
2021-03-05商事審判中幾個法律適用問題
2021-03-12離婚如何訴訟
2020-11-29清潔工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15可以單獨簽訂試用期合同嗎
2021-01-15用人單位如何發錄用通知
2021-01-16工會如何發揮作用
2021-02-02勞務派遣能否獲得賠償
2021-01-18勞務外包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18航班延誤險的規定
2021-02-24夫妻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時能否分割
2020-12-03人身保險的保險費是怎么支付的
2021-01-24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具有效力
2021-02-15投保人開車身亡,保險卡未激活怎么辦
2020-12-26法院可以查封個人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7保險合同采取的形式包括什么
2021-03-15保險合同的客體的含義
2021-03-09保險代理人的種類包括了哪些
2021-01-15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轉讓嗎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