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逮捕與起訴證據標準是什么?
有證據證明發生了犯罪事實,證據證明犯罪事實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證明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行為的證據已經查證屬實。犯罪事實可以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數個犯罪行為中的一個。刑事訴訟證據規則是指證據必須以法律規定的形式表現出來依據規則進行舉證,并且國家并專門制定相關的規定。
逮捕,是指司法機關在一定時間內依法剝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并羈押于一定場所的強制措施。逮捕是強制措施中最嚴厲的一種。它能有效地控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從而保證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如果不依法適用逮捕措施,將侵害公民的人身權利。因此,對犯罪嫌疑人采用逮捕措施時,必須嚴格遵守逮捕的法定條件和程序。
二、逮捕條件有哪些
根據刑事訴訟法和人民檢察院辦理刑事案件規則的規定,逮捕的條件為:
1.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所謂“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是指同時具備下列情形:(1)有證據證明發生了犯罪事實。(2)有證據證明該犯罪事實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3)證明犯罪嫌疑人實施的犯罪行為的證據已有查證屬實的。
2.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
3.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三、批準逮捕需要什么程序
1、受理。檢察機關對公安等偵查機關提請批捕的案件,應指定專人審查其所移送的案卷材料和證據等是否齊全,法律手續是否完備。
2、審查案卷材料。人民檢察院受理公安機關提請批捕犯罪嫌疑人的案件后,應當指定專人進行審查。審查后提出是否批準逮捕的意見。
公安機關執行逮捕的程序是:
1.對于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人民法院決定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簽發逮捕證,立即執行。
2.執行逮捕的人員不得少于2人。執行逮捕時,必須向被逮捕人出示逮捕證,并責令被逮捕人在逮捕證上簽名(蓋章)或按手印。被逮捕人拒絕在逮捕證上簽字或按手印的,應在逮捕證上注明。
3.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后,提請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批準或決定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或者作出逮捕決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在24小時之內進行訊問。對于發現不應當逮捕的,應當變更強制措施或者立即釋放。立即釋放的,
綜上所述,我國對應的法律管理對應的違法犯罪行為,所以說在刑事案件中需要對嫌疑人進行逮捕等行為的都是需要按照規定才能執行的額,而一般情況下只要公安機關在掌握了明確的證據和證明的那么就可以依法逮捕并進行起訴嫌疑人。
刑事拘留后轉逮捕是不是就該判刑了?
取保候審變更為逮捕的條件是什么
逮捕后可以取保候審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法律對保護婦女的婚姻家庭權益有何具體規定?
2021-01-10私營企業是一般納稅人嗎
2021-02-21知識產權與債權的關系是什么
2020-11-13公共場合強奸幼女坐幾年牢
2020-12-30醉駕五年能減刑嗎
2021-03-20中級人民法院一審是終審嗎
2021-02-18婚前債務自動轉為婚后債務嗎
2021-03-14區別夫妻共同債務以及個人債務應該怎么舉證證明
2020-11-29探望權可以拒絕嗎
2021-02-23農村房屋贈與無協議書有效嗎
2021-02-23宣告失蹤的鄉村醫生會被收回證書嗎
2021-03-01簽訂婚姻財產協議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13合同債權質押的法律效力應包括什么內容
2021-03-19犯罪中止的定義與適用
2021-03-12商家履行不了合同怎么賠償
2021-02-23民政管土地糾紛嗎
2020-12-18公司合并員工有賠償嗎
2021-02-21實習證明范文模板
2021-01-15個人所得稅項目包含公積金和養老保險嗎
2020-12-27意外傷害險理賠流程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