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政訴訟過程中,有時會出現被告方提供的證據和原告方提供的證據勢均力敵,案件事實真偽難以判斷。在此情況下,人民法院能否補充調查證據?學者之間對此觀點不一。
筆者認為,舉證責任設置的目的正是因為了解決這種案件事實真偽不明、難以判斷的問題。在被告方提供的證據不能充分證明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情況下,就應當在法律上推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是違法的。人民法院沒有必要也不應當代替當事人去補充收集證據。否則,人民法院成了行政案件的當事人,或者成為訴訟中的證人,將導致各訴訟主體在行政訴訟中承擔的訴訟職能發生錯亂。
《行政訴訟法》第34條第2款規定:"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公民調取證據。"依筆者的理解,該條款并沒有賦予人民法院補充調查證據的權利,而是規定對當事人因客觀原因無法收集的證據,人民法院可以"調取".對被告方來說,人民法院只能調取其在行政程序中已經考慮,但因客觀原因無法提供原件或原物的證據。人民法院不能調取在行政案卷中沒有記載的證據。《若干解釋》第29條規定的兩項情形正是屬于這種情況。
(三)行政訴訟認證規則認證,通俗地說,就是認定證據,是對證據的證明力的審查與認定。所謂認證規則,就是人民法院在對證據進行認定時所應當遵循的規則。
概括而言,行政訴訟證據的認定規則與刑事訴訟、民事訴訟的認定規則并無實質性的不同,三大訴訟中可作為定案證據的事實材料都必須符合關聯性、合法性和真實性三個特征。然而,由于訴訟類型的不同,三大訴訟在認證規則上仍然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別,這主要表現在對證據的合法性的要求上。
行政訴訟證據的合法性是指可以作為行政訴訟定案證據的事實材料不僅要符合法定的表現形式,而且取得證據的方法要合法。符合法定的表現形式是指要符合《行政訴訟法》第31條所規定的八種形式,其中"現場筆錄"是行政訴訟所特有的證據;取得證據的方法要合法,是指取得證據的方法不僅要符合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而且要符合行政實體法、行政程序法的有關規定,如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不能超越職權范圍,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必須符合法定調查程序。這一點行政訴訟與其他兩種訴訟有所不同。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行政訴訟證據要符合關聯性、合法性和真實性三個特征,只是對行政訴訟認證規則的抽象表達。具體到每一證據的認定,仍然要根據不同的證據種類,通過不同的認定方法,逐一進行認定。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再展開論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民在城市打工車禍致殘殘疾賠償金怎么算
2021-01-06國家賠償應當向誰申請
2021-01-25公司股東直接訴訟是怎樣的
2021-01-16定額發票能報銷嗎
2021-03-09老人需要有監護人嗎
2021-03-22事故認定書如何修改
2020-12-20對銀行抵押的房產法院能查封嗎
2021-01-21勞動合同變更時未變的內容繼續有效嗎
2021-02-10精神出軌的離婚證據有哪些
2021-02-22工程嚴重延期是否可以不履行合同
2021-03-09無權代理合同的撤銷權
2021-02-17對已解散的公司如何起訴
2020-12-17學校檔案弄丟是行政之訴還是侵權之訴
2020-11-13房產無償贈與孫女收稅嗎
2021-01-19法律規定不能上市出售的房屋
2021-01-27裁員補償扣掉五險一金嗎
2021-02-05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的意義及完善建議
2020-11-22飛機延誤險怎么理賠
2021-03-16保險公司在有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該怎么做
2021-01-02保險公司未具體告知投保人保險合同條款不能免責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