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收財產是將犯罪分子個人所有的合法財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收歸國有的一種刑罰方法。沒收財產在適用時要注意些什么?詳情請看下文。
沒收財產是我國刑法規定的附加刑之一,主要適用于國事犯罪(危害國家安全罪)和貪利性犯罪(包括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犯罪、侵犯財產犯罪、貪污賄賂犯罪等)。沒收財產的刑罰目的在于剝奪犯罪分子得以實施犯罪的經濟基礎,給予其經濟上、物質上的嚴厲懲處,該刑種在司法實踐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司法實踐的運用中也遇到如下五個問題有待解決:
一是沒收財產的范圍和數量問題。根據刑法第五十九條的規定,沒收財產是沒收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或者全部。也就是說,沒收財產存在兩種執行方式,一種是沒收部分財產,一種是沒收全部財產,其中沒收全部財產的,要適當預留一定數額的扶養費用。但是,刑法分則對具體罪名規定的沒收財產刑并未指明是沒收部分財產還是沒收全部財產,更遑論沒收財產的具體數額了,完全由審案法官根據具體案情自由裁決,操作空間過大,導致執行沒收財產刑時彈性較大。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應及時出臺規范沒收財產刑的相關司法解釋,規定沒收部分財產和沒收全部財產的法定依據,在什么情況下沒收部分財產,在什么情況下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對沒收部分財產的,要求在判決文書中寫明具體的財產數額,對沒收全部財產的,也要求在判決文書中列明被沒收全部財產的詳細清單,從而防止沒收財產刑在司法實踐中因過于隨意而失去刑罰應有的嚴謹性。
二是沒收財產的財產所有權甄別問題。由于刑法規定的是沒收犯罪分子個人所有的財產,因而涉及到犯罪分子個人財產與家庭財產的甄別問題。在刑事司法活動中甄別財產所有權,要堅持形式要件與實質要件相結合的原則,不能簡單地以形式意義上的不動產登記為準判斷財產的屬性。司法機關如果有證據證明,犯罪分子為躲避懲罰,實施了轉移財產的行為,或是借助他人名義登記為相關財產的所有權人,民事法律上的形式要件不能成為沒收財產刑得以實施的障礙。實際上,民法通則就規定有“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及“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等無效民事行為。當然,司法機關在甄別這些財產屬性時,一定要堅持證據確實、充分與存疑時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則。對財產所有權存在異議的執行對象,要有確實、充分的證據證明此財產確實為犯罪分子個人所有時才能作為沒收財產的對象;對證據不夠確實、充分的,要堅持存疑時有利于被告人,不將這些財產認定為被告人個人的財產。
三是沒收財產與罰金的銜接轉化問題。沒收財產與罰金均為財產刑,在很多刑法條文中是同時規定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二者的區別主要在于執行對象和執行方式。沒收財產的執行范圍要大于罰金,除了金錢以外的物質財產,包括動產和不動產,均可沒收。在執行方式上,罰金遠比沒收財產靈活,罰金可以一次繳納,也可以分期繳納,特殊情況下還可以隨時繳納或減免繳納。由于刑法總則對沒收財產刑的執行規定得較為原則,刑法分則某些條文對沒收財產的規定也較為剛性,實踐中容易出現無財產可執行的問題。例如,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條規定,犯綁架罪,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的,處死刑,并處沒收財產。如果犯罪分子恰恰沒有任何財產,依據法律規定也必須處以沒收財產,但實際上導致沒收財產刑無法執行,削弱了法律的嚴肅性。解決這一問題,有賴于通過立法修訂,建立沒收財產與罰金的銜接轉化機制,即一般不規定并處沒收財產,而是規定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讓司法機關根據案情選擇適用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四是沒收財產的執行機構問題。由于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當前司法實踐中究竟由法院內部的哪個機構來負責執行沒收財產刑,各地做法并不統一,有的是由刑事審判庭負責執行,有的則是由執行庭負責執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的規定,法院內部的專設執行機構主要負責執行民事、行政、刑事附帶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等民事、行政屬性裁判文書和有關部門行政處罰、處理及仲裁類文書,刑事判決、裁定書不屬于執行庭的業務范圍。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百五十八條的規定,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決、裁定和調解書中涉及財產內容需要執行的,由原審人民法院執行。附帶民事判決中財產的執行,依照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規定辦理。由此可見,單純的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刑執行應該由審理該案的法院的刑事審判庭負責執行。因此,將沒收財產刑交由執行庭負責執行不符合這些司法解釋的規定。當然,財產刑的執行必然會涉及到執行財產時必要的專業技能和工作流程,專門的執行機構無疑在這方面比刑事審判機構要有優勢,由其執行效果可能會更好。因此,可考慮出臺新的司法解釋,明確由執行機構負責執行財產刑替代刑事審判機構執行。
五是檢察機關對沒收財產刑的監督問題。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檢察機關對執行機關執行刑罰的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但實踐中,檢察機關刑罰執行監督的重點往往是對自由刑和生命刑的監督,對包括沒收財產在內的附加刑的監督力度相對不夠。雖然《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規定,人民檢察院發現人民法院對被判處罰金、沒收財產的罪犯沒有依法予以執行,或者執行不當,或者罰沒的財物未及時上繳國庫的,應當及時通知糾正,但由于缺乏具體的操作流程和規定,如何及時發現沒收財產執行中出現的違法或者不當問題,檢察機關的手段辦法不夠。沒收財產刑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在執行過程中易引發財產所有權爭議的問題,建議最高司法機關及時出臺相關司法解釋或工作意見,規定包括沒收財產在內附加刑執行中檢察機關依法開展法律監督的工作程序,明確要求當審判機關執行沒收財產刑時,應當將沒收財產的對象及其權屬性質及時通知同級檢察機關,當對被沒收財產存在異議時,異議人可提請檢察機關依法介入監督,對檢察機關的違法糾正通知書,審判機關應當在法定期限內予以糾正并將處理結果通報檢察機關。
以上內容由律霸小編整理提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瀏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傷殘怎么做司法鑒定,鑒定流程是什么
2020-11-27違約金是否包含定金
2021-02-15農民工工資拖欠是否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2021-03-08二審維持原判多久才可以生效
2020-12-27被性騷擾后跳樓自殺,性騷擾如何判刑
2021-01-14勞動者口頭申請辭職是否有效
2021-02-13勞務派遣終止是否勞動關系終止
2021-03-16勞務派遣行政許可企業公示制度是什么
2021-03-07索要民工工資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1-03-17國外飛機延誤賠償是怎么樣的
2021-03-09保險公司敗訴承擔訴訟費是否合法
2020-12-14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 由何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2020-12-22個人意外保險最多理賠多少
2020-12-21人身保險不是一買就保 一起保險理賠案的教訓
2021-01-01平安雇主責任保險條款
2020-11-17保險代理人的職責
2021-02-12承包合同書范本
2020-12-07村委會截留拆遷補償款犯法嗎
2020-12-11拆遷企業由誰選擇評估公司
2020-11-25被拆遷房屋的性質和面積如何認定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