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新田縣律師 ? 新津縣律師 ? 江陰市律師 ? 古藺縣律師 ? 大方縣律師 ? 銅鼓縣律師 ? 清鎮市律師 ??
多數人是在精神正常的情況下,實施了犯罪行為,此時就會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但要是證實行為人患有精神病的話,那么此時再實施了犯罪行為,患有精神病犯罪是否可以免責呢?針對這個問題,律霸小編馬上在下文中為你做詳細介紹。
社會上一直存在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有精神病就可以免除或不承擔刑事責任。事實上,有精神病并不等同于犯罪免責。
法律上所稱的精神病來源于醫學上的精神病,但兩者界定的側重點和意義不同,法律并不對精神病進行病理和種類上的劃分,而僅僅是著眼于精神病患者的行為能力(即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以及責任能力的確定,從而判定其行為的法律后果和法律責任。
我國刑法明文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一,精神病人的行為造成危害結果是否要負刑事責任以及負何等程度的刑事責任,關鍵要看法律標準即辨認或控制能力的有無和喪失程度。精神病有程度之分,即重度精神病、中度精神病和輕度精神病。從刑法法律的角度分析,精神病人有完全喪失辨認或控制能力,部分喪失辨認或控制能力以及辨認或控制能力減弱等幾種情況,每種情況承擔的刑事責任不同。
第二,要結合其行為時的精神狀態,有些精神病人屬于間歇性的,時好時壞,關鍵要看其實施某種行為時是否處于發病狀態。
《民法通則》也對精神病人是否承擔民事責任進行了明確規定:精神病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也不能免除民事責任,由其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精神病患者個人有財產的,從其財產中支付賠償費。
由此可見,刑法意義上的精神病只是醫學上的精神病中極小的一部分,即對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有影響的一部分。因此不能簡單得出 “精神病人造成危害結果一概不負刑事責任”這樣的結論。
在認定精神病人犯罪是否免責時,還要視乎精神病人是否在發病時期內實施犯罪行為,精神病人的精神狀況及其行為能力、責任能力也要請有資質的鑒定機構評定,并非精神病人犯罪就免責。對于精神病人犯罪,針對不同的情況,則有不同的判決。
在經過了上文的講解,相信大家都知道如果鑒定確實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那么此時實施了犯罪行為的也是不能追究其責任。也就是說行為人患有精神病犯罪之后,其實也是可以免責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抗辯權案例分析之同時履行抗辯權
2021-02-03商標申請階段可否主張侵權
2020-11-17解約定金的約定方式
2020-12-04公交車司機是否應系安全帶
2021-03-11探望權可以拒絕嗎
2021-02-23不動產權證書辦理費用是怎樣的
2020-12-01子女有贍養能力低保能辦嗎
2021-01-11非法侵入住宅罪量刑
2021-01-04離婚后隱藏財產的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0-12-29上海工傷護理費應該誰付
2020-11-30車禍賠償一般涉及哪些費用
2020-11-29樓頂空間的所有權到底該歸誰
2021-03-21確認勞動關系是否引起訴訟時效中斷
2021-03-10私人幼兒園疫情不上班有工資嗎
2020-12-14申請勞動爭議調解,必須要提交書面的申請嗎?
2021-01-01我國產品責任的損害是如何賠償的
2021-01-05保險標的是什么意思
2021-01-03人身保險可以有多個受益人嗎
2021-01-27車險保險不予理賠的幾種情形
2021-02-18誰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