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出現交通事故后是有懲罰的,而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后的懲罰更為嚴重,所以配合警察好好調查才是第一步該做的,但是肇事后逃逸的人卻也不少,可要是自首在法律上也會減輕處罰,下面小編就大概整理了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自首后怎么處罰的一些相關內容。
一、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自首后怎么處罰
我國現行刑法對自首的構成的明確規定
“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根據該規定,凡是在犯罪以后同時具備了(一)自動投案;(二)如實交待所犯罪行,都應該認定自首成立,依法予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于處罰。該條規定,使用于現有的犯罪人,本無例外。
自首認定的不同觀念
在司法實踐中,對交通肇事案件的犯罪人在犯罪后的行為符合上述條件時,應否認定自首及怎樣認定自首,卻有不同的認識,由此導致了在案件處理結案上的差異。
一種觀念認為:在交通肇事案件中,肇事者在事發后主動報告公安機關,是其法定義務的義務。國務院頒發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七條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必須報告公安機關或執勤的交通警察,聽候處理。鑒于法規對其具有特定身份的交通肇事者賦予了強制性告知義務,因此即使肇事者在事故發生后沒有逃逸,主動向公案機關報案或者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也不能認定為自首,只能視為肇事者履行了告知義務,在處罰時可作為認罪態度較好的情節予以考慮,給予從輕處罰。
第二種觀點認為:對交通肇事犯罪案中的自首問題,應根據不同的情況確定為自首。對肇事者事發后沒有逃逸主動向公安機關報告的,如上述第一種觀點所說,不應認定為自首,但在處理時應酌情從輕;對肇事后逃逸,在公安機關偵查階段自動到公安機關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則應視為自首。對后者,《刑法》第六十七條雖規定對其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但在量刑的掌握上,從輕或減輕的幅度應比前者小。
第三種觀點認為: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肇事者在事發后沒有逃逸,保護現場,搶救傷者和財產,主動向公案機關報案或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應依法認定為自首;肇事者逃逸后在公案機關,偵查期限間,又主動到公案機關報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依法也應認定為自首。
從我國法律上來說,自首后是會減輕處罰的,而對于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上,自首又有三種觀點,所以一般是視情況而定,但是肇事后自首永遠比逃逸要好很多,如果你還想對這方面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咨詢專業的律師。
交通肇事逃逸辯護詞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賠償
關于交通事故肇事罪的法律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遇到工傷事故本人如何處理
2021-01-04涉黑要判多久
2021-01-20茂名市有評殘嗎
2021-03-08登高作業違法規定如何處罰
2021-01-28夫妻可對財產進行約定嗎
2020-12-31保障房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0-12-28工傷復議期過不能申請行政訴訟嗎
2020-12-06公司支付給個人勞務費需要簽什么合同
2020-12-28勞動關系糾紛追溯期多久
2021-01-05公司對女員工做人流有假嗎
2020-11-22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改造
2021-01-20鞍山3級地震,地震是否屬于財產險理賠范疇
2020-12-26購買交通保險應注意什么
2021-01-08沒資格證開車保險陪嗎
2020-12-03農民承包的土地流轉后,還能確權嗎
2020-12-24營業房拆遷按照普通住宅補償合理嗎
2020-12-012020農村瓦房舊房拆遷補償多少
2020-11-29拆遷安置時,村集體獲得的賠償如何分配
2021-02-05賓館拆遷,可以拿到哪些補償
2020-12-15拆遷補償方案公示后,沒有征集被拆遷人意見,怎么辦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