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高檢察院關于監視居住的相關規定是什么?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于符合逮捕條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監視居住:
(一)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
(四)因為案件的特殊情況或者辦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監視居住措施更為適宜的;
(五)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監視居住措施的。
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證人,也不交納保證金的,可以監視居住。
監視居住由公安機關執行。
是否采取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法院或檢察院決定。
二、監視居住期間需要遵守哪些規定?
新《刑訴法》第七十五條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執行監視居住的處所;
(二)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會見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六)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三、監視居住時間是多久?
監視居住的期限最長不能超過六個月。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第七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對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被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
監視居住這種決定不是必須要讓犯罪嫌疑人知道的,可能前期公安機關在偵查過程當中就會采用監視居住,在犯罪嫌疑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才能更好的掌握本案的線索。因此,應該說監視居住的應用在刑事案件當中是比較活泛的,但缺乏約束也是可見的。
監視居住后會不會收監?
指定監視居住怎樣折抵刑期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條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保管人承擔賠償責任條件有哪些
2020-12-15法定代表人與公司連帶責任要件
2020-12-08合同違約賠償標準最高是多少
2021-01-30夫妻離婚后因為共同債務發生糾紛怎么處理
2021-02-20沒收手機算犯罪嗎
2021-01-04私人之間房產抵押如何處理
2021-02-20代理合同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0-12-14學校檔案弄丟是行政之訴還是侵權之訴
2020-11-13人壽保險離婚時要分割嗎
2020-12-08飛機起飛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6再保險合同之法理構造是怎樣的
2021-01-09如何兌現投保人與保險人對保險合同的履行職責
2020-12-27什么是保單的現金價值
2021-01-27本案的保險理賠金是否適用損益相抵原則?
2021-03-23農村集體土地承包年限是多久
2021-02-12農村房子賣了拆遷補償款糾紛怎么處理
2021-02-10房屋拆遷補充協議怎么寫
2021-03-18有戶口未必能獲拆遷補償
2021-02-06周邊要修建機場離家很近,可以申請拆遷嗎
2021-01-06被拆遷人的主體資格如何確認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