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勞動爭議的法定途徑有幾種?
一、勞動爭議
處理勞動爭議的途徑 勞動關系當事人之間因勞動的權利與義務發生分歧而引起的爭議,又稱勞動爭議。其中有的屬于既定權利的爭議 ,即因適用勞動法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既定內容而發生的爭議;有的屬于要求新的權利而出現的爭議,是因制定或變更勞動條件而發生的爭議。
二、勞動爭議的處理方式
1、協商解決
通過協商方式自行和解,是雙方當事人應首先選擇解決爭議的途徑。同時也是在解決爭議過程中可以隨時采用的。協商解決是以雙方當事人自愿為基礎的,不愿協商或者經協商不能達成一致,當事人可以選擇其他方式。
2、企業調解
是指雙方當事人可以選擇向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的處理方式。這種調解實行自愿原則,具體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只有在雙方當事人都同意由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處理該爭議,調解委員會才能受理該案件;另一方面是當事人可以不經過調解而直接申請仲裁。此外,由于調解委員會主要是由企業代表和工會代表組成,所以工會與企業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不適合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當事人應直接申請仲裁。
3、申請仲裁
若經企業調解委員會調解,雙方達不成協議,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均可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訴。當事人也可以不經企業調解委員會處理而直接申請仲裁。需要注意的是,因處理簽訂集體合同發生的爭議缺乏法律依據,所以這類爭議是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有關方面進行協調處理,不可以申請仲裁。除這種爭議外,對其他爭議而言,勞動爭議仲裁是強制性的必經程序。也就是說,只要有一方當事人申請仲裁,且符合受案條件,仲裁委員會即予受理;當事人如果要起訴到法院,必須先經過仲裁,否則人民法院將不予受理。
4、提起訴訟
當事人如果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仲裁裁決、不予受理仲裁決定或通知書不服,可以在規定的時限內向當地基層人民法院起訴。目前法院是由民事審判庭依據民事訴訟程序對勞動爭議案件進行審理,實行兩審終審制。法院審判是處理勞動爭議的最終程序。
處理勞動爭議的法定途徑有四種,在員工與企業之間協商解決不了問題時,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委員會會對其進行仲裁,如果對裁決表示不滿意可以提起訴訟,對于提起訴訟也有法律規定的程序與時間,我們要按照規定來執行,以免對自己的訴訟造成影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轉租糾紛如何處理
2021-03-07交通事故超過多長時間視為放棄訴訟
2021-03-21未成年犯罪監護人責任有哪些
2020-11-13外聘員工發生工傷單位怎么處理
2021-02-17保全債權是如何保全的
2021-02-08學生在學校感染肺結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5用人單位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31事實勞動關系證人證言可以證明嗎
2021-01-12勞動爭議調解和仲裁分別應在多長時間內解決
2020-11-22被辭退需要辦離職手續嗎
2021-03-10團體意外險期限是多久
2021-03-02交強險十級傷殘保險公司能陪多少錢
2021-01-25保險到底避不避債之解讀浙高法執[2015]8號
2021-01-30保險受益權的前沿案例問題研究
2020-11-10理賠遭拒消費者狀告保險公司
2021-03-08對強制保險的思考
2020-12-17保險責任期限及免責條款的約定合法有效,投保人應屬未如實告知
2021-03-13營業房拆遷員工有補償嗎
2020-12-18拆遷補償權是否有時效的限制
2021-03-18公司拆遷補償工資怎么算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