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自殺,是指故意采用引誘、慫恿、欺騙等方法,使他人產生自殺意圖并進而實行自殺的行為。而幫助自殺,是指在他人已有自殺意圖的情況下,幫助他人實現自殺意圖的行為。
我國刑法典也僅規定了普通殺人罪,而沒有就教唆自殺行為作出規定,但我國刑法理論通說認為,教唆自殺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可是,自殺行為不構成犯罪,在欠缺符合構成要件的違法的正犯行為的情況下,根據共犯理論中的限制從屬性原理,不應承認“沒有正犯的共犯”,故教唆自殺的行為不可能被評價為故意殺人罪的教唆犯。
由此,將教唆自殺行為入罪的唯一路徑就是直接將教唆自殺行為評價為故意殺人罪的正犯行為或者說實行行為。國內外刑法理論通說認為,所謂“殺人”行為,并不包含偶然導致死亡結果發生的一切行為,而必須是類型性地導致他人死亡的行為。也就是說,即便某種行為事實上引起了他人的死亡結果,但如果這種行為不具有類型性地引起他人死亡的危險,就不能認為這種行為具有故意殺人罪的實行行為性,不能說行為人實施了殺人行為。在教唆自殺的情形,由于介入了具有意思自由決定能力的被害人的自殺行為,故難以將教唆自殺行為與通常的殺人行為進行等價性評價,即,難以認為教唆自殺行為具有致人死亡的類型性危險,難以認為教唆自殺行為具有故意殺人罪的實行行為性。
一言以蔽之,能將教唆自殺行為評價為故意殺人罪的僅限于行為本身能被評價為具有殺人的實行行為性的情形。但一般情況下,難以認為教唆自殺具有殺人的實行行為性。理論上通常認為,在被教唆人系幼兒或者高度的精神病患者時,因為被害人不具有意思決定能力,不能理解自殺行為的社會意義,而可以認為教唆自殺具有殺人的實行行為性,能直接將教唆者評價為故意殺人罪的(間接)正犯。除此之外,被害人因受強制、脅迫而不得已選擇自殺行為時,雖然能夠理解自殺行為的意義,但由于喪失了意思決定自由,故教唆自殺的行為能被評價為殺人的實行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公司做了三年被辭退如何賠償
2021-01-04中外合資銀行經營售匯業務需要誰批準
2020-12-18申請破產法人個人債務還用還嗎
2020-12-07正規借條范本該怎么寫
2021-01-31長時間空置出讓土地會被收回土地使用權嗎
2021-02-09二審案件能否申請回避
2020-12-18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附帶民事訴訟
2020-11-30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判刑
2020-11-28離婚后孩子的撫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0-12-20破產重整怎么拿到工資
2021-01-30企業如何簽訂非全日制用工合同
2021-01-29勞動仲裁申請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1-01-03人壽保險的理賠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1本案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人的代位求償權能否成立
2020-12-21異議代簽名保險公司是否要賠
2021-01-28什么情況下可以找保險公司理陪
2021-02-15失能保險的給付方式是怎樣的
2021-03-18保單詳細條款到底是否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2021-02-06超額投保出險后如何理賠
2021-01-07財產保險投保方違約怎么辦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