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犯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嗎?
未成年犯罪是否要追究刑事責任要根據實際情況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第十七條之一 【刑事責任年齡】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二、未成年犯罪的處罰原則有哪些?
(一)從寬處理的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第三款:“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規定,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必須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也就是說,不滿十八歲是一個法定從寬處罰的情節。至于是從輕還是減輕以及從輕的幅度,則根據具體案件確定。根據這一原則,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原則上不應判處法定最高刑,在具體量刑時一般應將未成年人中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低齡犯罪者與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的高齡犯罪者區別開來,在同一年齡段內的犯罪,在決定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時,一般也要體現不同行為人年齡上的差別。只有這樣,才能完整地體現和實現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犯罪從輕、減輕處罰的從寬原則。
(二)不適用死刑的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十九條:“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的規定,未成年人不論犯何罪均不應判處死刑。這是剛性要求,不允許有任何例外。
(三)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則。
《未成人保護法》第三十八條? 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低于18周歲的自然人都屬于未成年人,可是年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在構成犯罪的情況下,肯定要被追究刑事責任的,14周歲到16周歲,要為個別刑事犯罪承擔刑事責任,但對未成年人犯罪肯定會從輕處罰的。
未遂犯是否承擔刑事責任
什么情況下未成年人犯罪應負刑事責任
認定刑事責任能力的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城市房屋拆遷與農村房屋拆遷有什么不同
2021-02-25定金和訂金區別,哪個可以退
2021-01-28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的,應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04欠條和借條有區別,你知道嗎
2020-11-09違反限購政策買房協議有效嗎
2021-02-07農村老人去世后土地應該由誰繼承
2021-03-04喪偶的兒媳和女婿的繼承權
2021-03-11正在按揭房是否可以交易?
2021-01-11因土地糾紛可以報警嗎
2021-01-30必須服務期是屬于合同中的格式條款嗎
2021-03-23入職是否要開無違法犯罪證明
2021-01-05工會要做哪些工作
2021-01-16勞務分包無資質的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8人壽保險受益人怎樣指定
2020-11-24理財保險公司破產了怎么辦
2021-03-15我國出口產品責任險的發展現狀
2021-02-28家庭財產保險的現狀如何
2020-12-02車禍后保險金怎么申請
2020-11-09追尾造成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2-13轉讓保險標的要注意的法律問題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