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在一些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不是一個,還是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一般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判決是按照脅從犯來進行判決的,下面大家就跟律霸網站上的小編一起來看看故意殺人罪的脅從犯是如何規定的吧。
脅從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脅迫參加犯罪的人,脅從犯是我國刑法的獨特體例。它有兩個特征:
一是在主觀上行為人雖然明知自己實施的行為是共同犯罪行為,但從其內心而言,行為人本不愿意或不完全愿意參與共同犯罪,只是由于受到他人的暴力威脅才參加了共同犯罪。
二是在客觀上行為人雖然參與了共同犯罪的實施,但是其犯罪行為顯得比較消極,缺乏積極主動精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八條 對于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分析說明]脅從犯是指被脅迫參加犯罪的犯罪分子。即犯罪人是在他人的暴力強制或者精神威逼之下被迫參加犯罪的。犯罪人雖有一定程度選擇余地,但并非自愿。被誘騙參加犯罪的人不是脅從犯。
脅從犯的處罰原則: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相關閱讀:
既遂與未遂的區分
區分故意殺人既遂和故意殺人未遂的界限,關鍵是要查明行為人故意的主觀狀態。如果行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死亡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結果的發生,即使沒有造成死亡結果,應定故意殺人罪(未遂),如果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傷害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傷害結果的發生,即使由于傷勢過重,出乎其意外地導致死亡的應定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的行為內容為剝奪他人生命即殺人,殺人行為發生死亡結果的,成立故意殺人既遂;沒有發生死亡結果的,成立故意殺人未遂、中止或者預備。
與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區別
關于以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等危險方法殺人案件的定性,我國刑法理論一直認為,凡是以放火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故意殺人的,不能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只能認定為放火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事實上,以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故意殺人時,其行為不僅符合放火、爆炸等罪的構成要件,而且符合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可謂想象競合犯;而無論從性質上、還是從法定刑上看,故意殺人罪都重于放火、爆炸等罪,故將上述行為認定為故意殺人罪,才符合想象競合犯的處理原則。如果將以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故意殺人的案件認定為放火、爆炸等罪,在未造成嚴重后果時,會導致罪刑不協調。反之,將以放火、爆炸等危險方法故意殺人的行為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則有利于做到罪刑相適應。將故意以危險方法殺人的案件認定為危害公共安全罪,也不利于區分故意殺人罪與放火等罪的區別。反之,將以危險方法殺人的行為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則不致造成定性上的困難。
此外,將以危險方法殺人的行為認定為故意殺人罪,還有利于處理刑法第17條第2款在適用中遇到的問題,有利于統一對結果加重犯的認識與處理,有利于將來削減死刑條款。
與過失致人死亡罪的區別
其根本區別在于行為人主觀方面,前者以故意為其心理主觀狀態;后者為過失,包括過于自信的過失和疏忽大意的過失,后者相對量刑較輕。
故意殺人罪與過失致人死亡罪的區別
故意殺人罪是對死亡的結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態度,過失致人死亡罪則對結果的發生持否定的態度。
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區別
這兩種犯罪容易混淆的主要是傷害致死與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傷害罪的既遂與故意殺人未遂兩種情況。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每種情況中的兩種罪,都造成相同的結果,因此,必須準確掌握它們之間的區別。
傷害致死與殺人既遂在客觀方面都產生了死亡結果,但其主觀要件的內容不同,前者為故意傷害他人,后者為故意剝奪他人生命。
傷害既遂與故意殺人未遂,雖然只產生了傷害結果,但其主觀要件的內容不同,前者為故意傷害,后者為故意剝奪他人生命。
如何判斷行為人故意的內容,是一個復雜細致的問題。必須堅持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既要考慮行為人的認識水平、行為能力,也要考慮作案時的客觀環境,作案的全過程。只有在把全部案件事實搞清的基礎上,才能準確判明行為人主觀要件的具體內容。故意殺人罪與暴力犯罪中致人死亡的聯系、區別 (1)、強奸致人死亡于故意殺人罪的區別。強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實施強奸犯罪過程中,因使用暴力而直接導致被害人當場死亡或者經治療無效而死亡的。這種情況,仍然以強奸罪定罪。如果在實施強奸婦女行為之后,為了報復、滅口等動機而將婦女或殺死的,不屬于強奸致人死亡,而應當分別定強奸婦女罪、故意殺人罪,然后實行數罪并罰。
搶劫罪與故意殺人罪的區別
(a)在搶劫過程中,使用暴力或者其它方法致人死亡的,不按故意殺人罪論處,也不以搶劫罪和故意殺人罪合并論處,應以搶劫罪定罪處刑。
(b)如果出于復仇或者其它個人目的而殺死被害人后,遂乘機將其財物拿走的,不以能搶劫罪論處。因為行為人所實施的者殺人不是作為取得財物的直接手段,而是為了復仇或者出于其它個人目的,非法占有財物的意圖是在殺人之后才產生的,所以構成兩個獨立的犯罪,即故意殺人罪和盜竊罪,實行數罪并罰。
(c)在搶劫行為完成之后,行為人出于滅口或者其它目的而殺死被害人的,應定搶劫罪和故意殺人罪,按數罪并罰原則處理。
(d)搶劫殺人與圖財殺人的區別。其主要區別是:搶劫殺人是行為人用殺人手段當場取得動產,而圖財殺人則是在殺人之后,經過一定時間才能占有被害人的動產或不動產。例如,為了霸占遺產而殺死父母、兄弟姐妹等,應按故意殺人罪定罪判刑,不能以搶劫罪論處。
其它暴力性犯罪
如果暴力內容的致人死亡中包含故意殺人內容的,以該種暴力性犯罪一罪論處;沒有包含的,以數罪并罰。
我相信大家在閱讀了上述的文章之后都應該知道在我國故意殺人罪的脅從犯是如何規定的了吧,希望律霸網站上小編的編輯能夠對大家的生活有所幫助,若是大家對于這方面還有其他的法律疑問,歡迎大家找尋我們律霸網站上的在線律師進行相關的咨詢和了解。
故意殺人罪的脅從犯如何處罰
故意殺人追訴期是多久
故意殺人罪自首怎么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原因有哪些
2021-01-19催款律師函費用是多少
2021-02-14未成年人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財產嗎?
2020-12-23股東的直接訴訟與派生訴訟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10傷殘人員變更國籍,傷殘撫恤金和相關待遇會被取消嗎
2020-11-18保管費應在什么時候支付
2021-02-23房產證已過戶十年現在有效嗎
2021-02-13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相關法條
2020-12-27關于雙重勞動關系的爭議
2021-02-01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如何申請
2020-11-29保險合同的變更怎么體現
2020-12-24合資保險公司的注冊資本是實繳資本嗎
2021-02-24保險合同期滿誰能領保險金
2020-12-06關于人壽保險法律條款的解析及對保險公司個別解析的糾正
2021-01-12家庭承包土地怎么轉讓
2021-01-27農村土地轉讓協議范本怎么寫
2021-01-19被拆遷人對評估報告不滿意怎么辦
2021-02-18房屋拆遷如何安置傷殘老人
2021-02-22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有哪些標準
2021-01-22農村營業用房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