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推薦】合同詐騙罪?? 電信詐騙?? 死緩??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 犯罪中止? 聚眾斗毆罪??? 綁架罪??? 信用卡詐騙罪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對故意傷害行為進行認定是很重要的,只有經過嚴格的認定,才能知道該行為是否構成故意傷害犯罪。而實踐中關于故意傷害罪的認定又有具體的方式,那到底故意傷害罪的認定方式是什么呢?請跟隨老師V律霸小編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故意傷害罪的認定方式是什么
(一)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罪主要在以下兩種情形下不易區分:
一是故意傷害致死與故意殺人既遂;
二是故意傷害與故意殺人未遂。
區別兩者的關鍵是查明行為人犯罪故意的具體內容:如果行人具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無論是否造成死亡結果,均應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如果行為只具有非法的損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則無論是否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都只能認定為故意傷害。
此外,應注意以下三種特殊情況的處理:
1、對于突然實施犯罪,行為人故意的內容不確定或者顧他人死傷的,一般可按其實際造成的結果定罪。造成傷害結果的,定故意傷害罪;造成死亡果的,定故意殺人罪;
2、因打架斗毆致人死亡的,除了明顯具有殺人故意的按故意殺人罪論處外,一般可按故意傷害致死定罪;
3、故意傷害與故意殺人之間的界限確實無法分清的案件,一般可本著疑罪從寬的原則處理。
(二)故意傷害(致死)罪與過失致人死亡罪區別的關鍵在于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傷害他人的故意故意傷害致死,行為人雖然沒有殺人的故意卻有損害他人健康的故意,死亡結果的發生完全是故意傷害行為引起的;過失致人死亡,行為人不僅無殺人的故意,而且也無損害他人健康的故,死亡結果的發生完全是過失行為造成的。
二、故意傷害罪的表現形態
我國刑法規定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為故意傷害罪。故意輕傷的,不存在犯罪未遂問題,即行為人主觀上只想造成輕傷結果,而實際上未造成輕傷結果的, 不宜以犯罪論處。重傷意圖非常明顯,且已經著手實行重傷行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應按故意重傷(未遂)論處。故意傷害致死的,屬于結果加重犯,行為人主觀上對傷害持故意,對致人死亡有過失。
符和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人,在傷害故意支配下實施了傷害行為,造成他人身體傷害,達到輕傷程度的,即可認定為故意傷害罪的既遂。故意傷害造成重傷的,包含兩種情況:
一是行為人明顯只具有輕傷的故意,但過失造成重傷;
二是行為人明顯具有重傷的故意,客觀上也造成了重傷。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是典型的結果加重犯。故意傷害沒有致人死亡的,不得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的未遂犯。
故意傷害致死的成立,客觀上要求傷害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主觀上要求行為人對死亡沒有故意,但具有預見可能性。既然是傷害致死,當然應將死亡者限定為傷害的對象,即只有導致傷害的對象死亡時才能認定為傷害致死。但對于傷害的對象不能作僵硬的理解,尤其應注意事實認識錯誤的處理原則。
簡言之,在傷害對象與死亡者不是同一人的情況下,應根據行為人對死亡者的死亡是否具有預見可能性以及有關事實認識錯誤的處理原則來認定是否傷害致死。
(一)如果行為人甲對被害人乙實施傷害行為,雖然沒有發生打擊錯誤與對象認識錯誤,但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同時傷害丙卻仍然實施傷害行為,因而造成丙死亡的,應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
(二)如果行為人A本欲對被害人B實施傷害行為,但由于對象認識錯誤或者打擊錯誤,而事實上對C實施傷害行為,導致C死亡的,應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根據處理事實錯誤的法定符合說,刑法規定故意傷害罪不只是為了保護特定人的身體健康,而是為了保護一切人的身體健康;只要行為人有傷害他人的故意,實施了傷害他人的行為,結果也傷害了他人,就成立故意傷害罪,而不要求其中的“他人”完全同一。故意傷害致死也是如此。B與C的身體均受刑法保護,發生對象認識錯誤或打擊錯誤并不影響A的傷害行為性質,理當以故意傷害致死論處。
(三)如果行為人張三對李四實施傷害行為,既沒有發生事實認識錯誤,也不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同時傷害王五,由于某種原因致使王五死亡的,則難以認定張三的行為成立故意傷害致死。
上述就是對故意傷害罪的認定方式的講解,實踐中構成故意傷害犯罪的,需要根據實際造成的損害結果進行處罰,其中要是造成了受害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造成對方重傷的話,那么最高可以判處行為人死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果老公出軌怎么樣才算證據
2020-12-08勞動糾紛申請強制執行要多久
2021-01-0631省份最低工資調整具體標準
2020-12-21沒領證再婚算重婚嗎
2020-11-13口頭承諾贈與合同是否成立
2020-11-25車禍中被扶養人的范圍認定,車禍中被扶養人生活費如何計算
2020-11-24商鋪使用權有哪些作用
2021-01-28勞務派遣行政許可提交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談《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
2021-01-27委托擔保合同
2020-11-26反訴是否需要舉證期限
2021-02-13如果公司倒閉不同意調離其他崗位有賠償嗎
2020-12-20人壽保險的理賠時間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2人壽保險合同及準備金轉移的規定
2020-12-28人身意外險保險費多少錢
2020-12-07一起保證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2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應當承擔保險責任
2021-01-07財產保全在哪里辦
2021-02-02肇事逃逸能走保險嗎
2021-03-16理賠中被保險人都有哪些義務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