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應為觸犯刑法,對他人和社會造成惡劣的影響,法律就會判處罪犯入監服刑,在監獄服刑不僅僅是對罪犯的懲罰,而是要通過參加改造,使服刑人員能夠認罪悔罪,從而重塑新生。那么,服刑人員認罪服法與悔罪的標準都有哪些?
一、認罪服法的標準
1、能夠承認自己的罪行
我國刑法規定,只有當一個人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接受刑罰處罰時,才會被認定為犯罪,從而被法院定罪量刑,投送到監獄服刑改造。罪行是客觀存在的,承認自己的罪行是服刑人員認罪服法的前提,也是認罪服法的必然要求。要做到承認自己的罪行,必須:①承認自己的犯罪事實;②認清自己的犯罪危害;③接受刑罰制裁。
?2、對法院判決產生認同感
根據罪刑法定原則,法院的判決時具有權威性、強制性和公正性的。承認了犯罪事實,必須認可法院的判決。要做到在思想上和行為上絕對無條件服從。
?3、遵守法律法規、監規紀律,服從監獄人民警察的管理和教育
認罪服法的三層含義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他們之間相互聯系,不可分割,構成了認罪服法的內容和基本要求。只有完全達到這三層含義的基本要求,才能做到認罪服法。
二、悔罪的標準
在司法實踐中,對需要從輕處罰的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司法機關在法律文書中經常使用“有悔罪表現”一詞,如“嫌疑人(被告人)犯罪情節輕微,積極退贓,有悔罪表現,可以從輕處罰”等。“有悔罪表現”對被告人認罪服法有積極作用,但概念模糊,不易掌握,給辦案人員過大的自由裁量權,實踐中往往因時、因地以及因辦案人的不同,差異較大,對被處罰人顯失公平。
目前司法實踐中,“有悔罪表現”的標準主要掌握兩點:一是認罪,二是懺悔。也就是說,有沒有悔罪表現主要看被告人的意思表示,以被告人的供述為標準。辦案中大多數被告人被關押,這一規定對被關押的被告人認罪服法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未被關押的被告人是否“有悔罪表現”也僅僅根據他的供述就很不妥。未被關押,不僅可以認罪和懺悔,還可以有更加積極主動的認罪和懺悔的行為。總之,只按被告人的供述判斷是否“有悔罪表現”有違主客觀相一致的精神。刑法是嚴謹、嚴肅和具有權威性的,對被告人定罪均按照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為什么對“有悔罪表現”卻只以被告人口述為標準呢?司法實踐中,歸案后痛哭流涕,釋放后“重操舊業”的已屢見不鮮。
以上就是“認罪服法與悔罪的標準都有哪些?”的相關回答,希望能有助與大家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懲罰不是目的,降低服刑人員的重新犯罪率才是首要任務,所以,在服刑人員服刑期間,認罪悔罪教育至關重要。
?各地人民法院關于民間借貸糾紛的審判意見(二)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侵犯商業秘密罪的相關法條及司法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股份的隱匿、轉移五個類別
2021-03-24抵押登記到期了還有效嗎
2020-11-20離婚孩子探望權誰決定
2021-02-06被家暴打成輕微傷可以離婚嗎
2020-12-18收買被拐賣婦女兒童罪量刑
2020-11-16離婚證據幾年有效
2020-12-22特警有權開交警罰單嗎
2020-11-30買二手房中介起什么作用
2021-03-09村集資房可以過戶嗎
2020-12-07集資房什么時候可以提取公積金貸款
2021-02-07什么是人事外包
2020-11-19勞務公司違法分包包工頭負什么責任
2020-12-02無證駕駛造成人員傷亡 保險公司應賠償
2021-03-12自殺是否可以得到保險賠償
2020-12-21土地出讓繳費流程是什么
2020-11-23如何辦理土地轉讓手續是什么
2020-11-23土地流轉補償款是如何的
2021-03-06拆遷房房產證辦理需要多少費用
2021-01-25城市舊房拆遷中補償是多少,如何安置分配
2020-11-25鄉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