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滿足刑法分則中犯罪構成要件的還會受到刑事處罰嗎?
不滿足刑法分則中犯罪構成要件的一般不會受到刑事處罰。
1、犯罪構成是犯罪的規格和標準,它不僅表明犯罪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提供成立犯罪所必需的具體條件。某一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是判斷該行為人是否要對其行為承擔刑事責任的根據。由于罪刑法定原則是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因此從嚴格依法司法、保障公民合法權益及準確制裁犯罪、維護法制權威的要求出發,犯罪構成必須由刑事法律加以明確規定。
2、我國刑法理論對犯罪構成的性質曾出現過多種學說。有的認為,犯罪構成是一種理論概念,不能成為犯罪的規格和標準,即主張“理論說”;有的認為,犯罪構成是一個法律概念,必需由法律明確地加以規定,即主張“法定說”;也有的認為犯罪構成既是由法律明確規定的,也是一種闡明法律的理論,所以,兼具法定性和理論性,即主張“折衷說”。目前,犯罪構成“法定說”已成為我國法學界的通說,這直接體現了罪行法定原則,而且也使犯罪構成與犯罪行為的法律特征——刑事違法性獲得了統一。
3、刑事法律對犯罪構成的規定,是通過其總則性規范和分則規范共同實現的。總則性規范規定的是犯罪構成的一般要件,而分則規范則規定了犯罪構成的具體要件,它們之間是一般與特殊、抽象與具體的關系,脫離總則性規范或者分則規范去談犯罪構成,都是不科學和全面的。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刑法》第101條規定:“本法總則適用于其他有刑罰規定的法律,但是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的除外”,這表明,犯罪構成總則性規范與分則規范的結合不僅體現在刑法典的總則與分則之間,同樣也表現在刑法典總則與單行刑事法律及附屬刑法規范的結合上。所以,堅持犯罪構成的法定性,強調對犯罪構成法定性的認識,十分重要。
二、我國刑法犯罪構成的主要內容
1.犯罪客體
犯罪客體是我國刑法保護的、為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社會關系。犯罪客體是決定犯罪社會危害性程度的首要因素。按照犯罪客體所包含社會關系的層次不同,犯罪客體可分為犯罪的一般客體、同類客體和直接客體。犯罪的一般客體,是指一切犯罪行為所共同侵犯的客體,即我國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整體。犯罪的同類客體,是指某一類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體,即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我國刑法分則體系就是依據犯罪的同類客體建立起來的。刑法分則將犯罪分為10章,各章的罪名及犯罪的同類客體分別是:危害國家安全罪,同關客體是國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罪,同類客體是公共安全;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同類客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同類客體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侵犯財產罪,同類客體是社會主義公共財產權利和公民私人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同類客體是社會管理秩序;危害國防利益罪,同類客體是國防利益;貪污賄賂罪,同類客體是職務行為的廉潔性;瀆職罪,同類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軍人違反職責罪,同類客體是國家的軍事利益。犯罪的直接客體,是指某一特定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客體,即某一特定犯罪所直接侵犯的某種具體的社會關系。如殺人罪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權利,破壞軍婚罪侵犯了現役軍人的婚姻關系,等等。
2.犯罪客觀方面
犯罪客觀方面是指刑法規定的構成犯罪在客觀上必須具備的條件。犯罪客觀方面主要有危害行為、危害結果、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犯罪的時間、地點、方法等。 危害行為在犯罪客觀方面中居于核心地位。危害行為專指犯罪構成的客觀方面的行為,即由行為人的意識、意志支配的違反刑法規定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刑法意義上的危害行為具有自身的特點:
(l)主體的特定性。即危害行為是自然人或法人實施的行為。
(2)有體性。即危害行為是人的身體活動。
(3)有意性。即危害行為受人的意識、意志所支配。
(4)有害性。即危害行為是對社會有危害的行為。
(5)違反刑法規范。即危害行為是違反刑法規范的、為刑法所禁止的行為。因此,人的身體反射性動作、在睡夢中的動作、精神病人的行為、由不能抗拒的原因引起的行為等缺乏人的意志的行為,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履行職務的行為等缺乏有害性的行為,以及不具有刑事違法性的行為都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為。傳統刑法理論將危害行為分為作為和不作為兩種。作為是指行為人以積極的身體動作實施刑法規范所禁止的行為,即“不當為而為之”。在刑法中,多數犯罪是以作為的方式構成的,如搶劫、強奸、盜竊 、脫逃、偽造貨幣等。不作為是指行為人負有實施某種積極行為的特定義務,并且能夠履行而不履行該種義務的行為,即“當為而不為”。以不作為的方式實施犯罪,在我國刑法中也是比較常見的,如遺棄罪、遺棄傷病軍人罪、玩忽職守罪等。此外,有刑法理論主張,危害行為的基本形態,除了作為和不作為外,還有”持有”形態。所謂持有,是指對某種物品的實際控制狀態、我國刑法中已規定多種持有型犯罪,如非法持有槍支、彈藥罪,持有假幣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等。
危害行為作用于犯罪對象而對犯罪直接客體造成的法定的實際損害或現實的危險狀態。我國刑法中對犯罪結果分別不同情況加以規定,主要有:
(1)在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的概念中明確規定犯罪結果;
(2)將發生某種有形的、物質性的結果,作為某些故意犯罪既遂的標準;
(3)將發生某種現實的危險結果,作為某些故意犯罪既逐的標準;
(4)將造成某種嚴重危害結果,作為構成過失犯罪的標準;
(5)將發生某種特定的危害結果;作為劃分此罪與被罪的標準;
(6)將造成某種特定的嚴重結果,作為提高法定刑或者從重處罰的依據;
(7)有的條款未將危害結果在刑法條文中明確規定,只規定了危害行為的表現形式。
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又稱刑法中的因果關系,是指犯罪客觀方面中的危害行為同危害結果之間存在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根據罪責自負的原則,行為人只能對自己的危害行為所引起的危害結果承擔刑事責任。
檢察院在處理任何的刑事犯罪要件時,若是發現犯罪人員實施的行為,并不滿足法定的犯罪要件,此時雖然依舊會判處相應的主體承擔責任,但是是不會判處有期徒刑等的刑事處罰的,此時若是給特定的公民造成了侵害,只會被要求支付罰金。
暴力取證罪的犯罪構成有哪些?
不報、謊報安全事故罪的犯罪構成是什么?
持有假幣罪的犯罪構成要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拆遷安置協議不服怎么辦
2021-02-02遺贈扶養要滿足什么規定
2021-02-21涉外離婚訴訟有什么風險
2020-12-10剝奪子女監護權的情形有什么
2020-12-21可以有條件的放棄繼承權嗎
2021-02-12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需要設立監事會嗎
2021-01-16單方解除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05辭職不批準去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0-12-25人壽保險的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14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如何申請
2020-11-29公司為勞動者投保團體人身保險誰是被保險人
2021-02-17保險表見代理的認定問題有哪些
2021-02-10重復保險分攤原則
2021-03-18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效力
2021-01-15人身保險合同的成立
2021-03-18深圳一女子墜橋身亡,能獲人身意外險理賠嗎
2021-03-14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1-16發生車禍理賠多久時間有效
2021-01-19有單獨為車窗玻璃破裂設計保障的險種嗎?
2021-01-30房屋建筑施工承包合同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