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據刑法規定過失犯罪指的是什么?
過失犯罪指的是由于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這種結果,從而構成犯罪。所謂應當預見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可能發生結果的認識能力而言。應當預見要求根據具體情況,確認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斷,包括根據行為人的年齡、工作職責、文化程度、知識水平、工作經驗、生活經驗等因素。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說粗心大意、忽略、忘記、沒想到等。
如某汽車駕駛員,在倒車時違反操作規程,不事先鳴笛,也不注意觀察,結果將在車后玩耍的小孩軋死。作為駕駛人員,其職責要求在倒車時必須先認真觀察,而該駕駛員由于疏忽大意,既不鳴笛,也沒有認真觀察,致使危害結果發生,應當負交通肇事罪的責任。
二、過于自信的過失犯罪
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危害社會的結果,從而構成犯罪。這種過失,就行為人的認識能力來說,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同時又懷著某種僥幸心理,輕信這種結果也許不會發生。
還是以汽車駕駛員為例,某駕駛員已經知道自己駕駛的汽車制動不靈,需要修理,但由于急于出車跑業務,并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高超,出不了事,結果遇到緊急情況,將人撞死。作為駕駛人員,汽車制動不靈,可能會造成事故,是應該預見到的,但該駕駛員自認為技術高超,懷著僥幸心理,結果造成危害,應當負交通肇事罪的責任。
應當注意到,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定,與故意犯罪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在過失犯罪的構成條件上作了很大限制,過失行為只有造成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刑法才規定為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實際危害結果,雖有過失行為,則不是犯罪,可以進行教育或行政處罰。而在故意犯罪中,許多犯罪只要行為一經實施,就構成犯罪,比如行為人實施了殺人行為,雖然由于某種原因沒有得逞,也應當負殺人未遂的。二是在處罰上,鑒于過失犯罪的主觀惡性比故意犯罪小,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處罰比對故意犯罪的處罰規定得輕。
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是由于故意所造成的犯罪,因為大多數情況之下,故意殺人和故意傷害都非常明確的告訴大家他主觀上是一種故意,但是也有一些交通肇事等行為是由于疏忽大意所導致的過失犯罪的發生。
放火罪屬于過失犯罪嗎 放火罪該如何認定
什么是過失犯罪
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累犯?構成特別累犯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21臨時工勞動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3-10訂金與定金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01離婚協議中給付金錢義務約定和處理
2020-11-13倉儲合同倉單能不能質押
2021-01-26不安抗辯時能不能解除合同
2021-03-24居民申請保障性住房條件有哪些
2021-01-30變更勞動合同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04勞動合同到期勞動者辦理離職手續怎么做
2021-03-02勞務派遣工合同到期終止可否享受經濟補償金
2021-01-17員工不勝任現職務可隨意調崗嗎
2020-12-22勞動糾紛是否堅持屬地管理
2021-02-21現金價值的計算的問題有哪些
2020-12-17綜合意外險保障范圍是什么
2020-11-18車險理賠技巧有哪些
2021-02-28保險公司辦理索賠手續的程序具體是怎樣的
2021-03-12對維護保險標的安全基本規則有哪些
2021-03-20開車故意犯罪保險公司會不會理賠
2021-03-25投保人應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2中國的保險法律制度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