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犯罪中的作為和不作為是什么意思?
刑法中的作為,是犯罪人用積極的行為所實施的為我國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會行為,即為刑法所禁止做而去做的行為。應該指出,不能把作為等同于親手實施的行為,作為除了包括犯罪本人親手實施的積極活動外,還應該包括犯罪人借助自然力﹑借助動物﹑借助不具備犯罪主體條件的他人或借助他人的過失行為來實施犯罪行為,這些情況仍應視為是利用者本人實施了作為的犯罪行為法。
刑法中的不作為,是行為人做義務并且能夠實施某種行為,消極的不去履行這種義務,因而造成嚴重危害后果的行為,即應當去做而不去做。典型的案例就是遺棄罪。應當指出,刑法中的不作為應該具備以下要件,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職務上或者業務上要履行的義務由行為人已經實施的行為所產生的責任。
二、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法律明文規定的積極作為義務
法律明文規定的作為義務是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的主要來源之一,是指由其它法律規定并由刑法加以認可的義務,這里的法律包括法律,法規以及規章制度等。如果只由其他法律規定,而未被刑法認可,則不能構成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此外,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必須是具體的義務,憲法中所規定的義務屬于一般性的抽象義務,有待于各具體法規的確認和細化,一般不適合直接作為不作為犯罪的義務前提。
2、職業或者業務要求的作為義務
它是指一定的主體由于擔任某項或者從事某種業務而依法被要求履行的一定作為義務。該類型的作為義務有的規定在法律法規中,也有的規定在具體行業的相關規章制度中。應當注意的是,行為人只有在具有職業或者業務身份的情況下,才具有相關的作為義務。也就是說,只有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才能構成刑法上的不作為犯罪。
3、法律行為引起的積極作為義務
法律行為如合同行為等,引起一個積極作為的義務(行為人通過合同行為自我創設一個積極作為義務),行為人有義務履行。而一般情況下合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所規定的一定的義務,只產生違約的法律后果,并不會產生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只有在合同一方當事人因不履行合同所規定的義務給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造成嚴重侵害的情況下,這一作為義務才能構成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
4、先行行為引起的積極作為義務
先行行為作為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是由德國刑法學家斯特貝爾首倡的,1884年的德國判例首次確認了先行行為與法律,契約同樣是作為義務的來源。我國刑法界的通說認為先行行為只要足以產生某種危險,就可以成為不作為犯罪的義務來源,而不必要求先行行為具有違法的性質。
對于刑事犯罪中的作為和不作為的處理應當由司法機關結合實際的犯罪事實來確定,但對于具體情況的認定上必須嚴格對照法律規定的情況來處理,特別是在最后的量刑判罰過程中,如果存在判決情況不準確的話,可以導致錯誤的情況發生。
刑事犯罪的非法所得應當怎么處理?
怎么計算刑事犯罪追訴時效
刑事犯罪訴訟時效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虛擬貨幣是什么
2021-03-15上班玩手機被開除算違反勞動法嗎
2021-03-13已懷孕的女職工,自行離開有毒工作崗位被解聘,怎么辦?
2020-11-11實習期沒有簽合同可以直接離職嗎
2021-03-23意外保險車禍能賠多少錢
2020-12-17保險公司分公司所需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28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22車輛轉借他人 保險不牢靠
2020-11-12無證駕駛肇事保險公司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03侵權人賠償后保險還賠嗎
2020-12-11車禍哪些費用保險公司可以賠償
2021-02-06保單是否可以轉讓,轉讓保單需要經過保險人的同意嗎
2021-01-14避免保險合同糾紛應該注意些什么
2020-11-23中國境內的法人和其他組織辦理境內保險的程序是如何
2021-02-03建筑房屋總承包合同有效嗎
2021-02-21出讓土地用途變更的法律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0-11-16農村拆遷怎么補償有哪些規定
2021-03-22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有哪些
2021-02-23商住房土地到期后拆遷補償是多少
2021-01-18家里房子被拆遷能申請昆明公租房嗎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