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院以原告證據不足而作出的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判決生效后,當事人以前次訴訟中未提供的證據或超過舉證期限提供而被拒絕質證的證據再次作為原告提起訴訟,法院是否受理?
答:根據最高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舉證時限和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內負有提出證明其主張的相應證據之責任,逾期不舉證則產生證據失權的法律后果。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無正當理由不提交或逾期提交證據,應視為其放棄舉證權利。因此,當事人以前次訴訟過程中未提供的證據或超過舉證期限提供而被拒絕質證的證據再次作為原告提起訴訟,屬于一案兩訴,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法院不應當受理;如已經受理,則應裁定駁回起訴。
2、村民認為村民委員會的行為未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侵害村集體利益,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法院是否受理?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條、第五條第三款之規定,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村民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管理本村屬于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財產,其有權處分其管理的集體財產,利用自然資源,對外簽訂合同,同時還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因此,村民委員會在履行職責時,與村民不是簡單的平等民事主體間的關系,它是農民集體財產的管理人。村民如認為村民委員會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九條之規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項,村民委員會必須提請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方可辦理:(一)鄉統籌的收繳方法,村提留的收繳及使用;(二)本村享受誤工補貼的人數及補貼標準;(三)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的使用;(四)村辦學校、村建道路等村公益事業的經費籌集方案;(五)村集體經濟項目的立項、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業的建設承包方案;(六)村民的承包經營方案;(七)宅基地的使用方案;(八)村民會議認為應當由村民會議討論決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項>,可按照該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向鄉、鎮或縣級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反映。另外,村民委員會是自治組織,對外簽訂合同屬于其職權范圍內之事,所以,村民如認為村民委員會的行為如對外訂立合同等未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侵害村集體利益,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法院也不應當受理,如已經受理,則應駁回起訴。
3、要求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土地的收益分配不公等的案件,法院是否受理?按何種性質的案件受理?
答:(1)村民、出嫁女、入贅女婿等依法應當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也存在,其要求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而發生糾紛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法》第五條“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和非法限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土地承包權利”、第五十四條“發包方有下列行為的,應當承擔停止侵害、返還原物、恢復原狀、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七)剝奪、侵害婦女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八)其他侵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行為”之規定,此類案件,可以作為民事侵權案件受理。至于判決,可考慮侵權之訴的特點,判令停止侵權等,有待于在實踐中摸索。
(2)對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組織成員間、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間因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期限、承包費、土地的轉包、互換、出租、承包土地被征用的補償等發生的糾紛,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法》之規定,應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3)對于村民委員會決定調整村民之間承包的土地,村民不愿意調整提起訴訟的,如原有承包合同的,應以土地承包合同糾紛受理;如無承包合同的,而涉及村民大會決議的,因此類情況與村民委員會的自治權有關,法院不應作民事案件受理,宜通過當地基層政府解決。
4、涉及房改政策的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法院是否受理?
答:對于涉及房改政策的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法院是否受理,最高法院民一庭傾向性意見認為,應區分具體情況,結合當事人提出的訴訟請求作出判斷,如當事人爭議的核心是房屋買賣,屬于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權益糾紛,處理時涉及房改政策的,法院應當受理;如當事人爭議的核心為是否適用房改政策以及如何適用房改政策的,不屬于民事權益糾紛,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受理條件,法院不應當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5、單位房改房,產權證發放后,產權人起訴占房人,是否立案受理?
答:由于單位所建房屋和進行分配房屋的所有權屬于單位,職工對住房不享有所有權或使用權,此時,單位和職工之間不屬于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系不平等主體間的行政內部管理關系,因此發生的糾紛,屬于單位內部房屋管理糾紛,應由單位或其主管部門解決,適用最高法院于1992年11月25日頒發的《關于房地產案件受理問題的通知》(明確單位內部建房、分房等引起的占房、騰房糾紛,不屬于法院主管工作的范圍)。但如單位房改后,購買人已取得單位房改房之產權證,成為房屋所有權人,其以侵權為由起訴,要求占住房屋人騰退房屋,則屬于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權益糾紛,法院應當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6、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沒有達成拆遷安置協議的拆遷糾紛,法院是否作為民事案件受理?關于房屋拆遷糾紛,哪些屬于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范圍?
答:最高法院民一庭傾向性意見認為,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沒有達成拆遷安置協議形成的拆遷糾紛,一方當事人以另一方當事人作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對方當事人按照政府部門頒布的拆遷政策規定的標準履行拆遷安置義務的,法院不應作為民事案件受理,應告知當事人依《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申請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或政府進行裁決。理由在于:(1)《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就補償方式和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和安置地點、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第十六條規定,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者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經當事人申請,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裁決。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裁決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自裁決書送達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從以上條款可以看出,只有拆遷人與被拆遷人依法訂立了拆遷安置協議,雙方系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系,民法才予以調整;對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未訂立拆遷安置協議的,應由相關部門解決,不屬于民法調整。(2)最高法院于1996年7月24日作出的法復(1996)12號《關于受理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等案件問題的批復》第二條明確規定,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因房屋補償、安置等問題發生爭議,或者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后,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反悔,未經行政機關裁決,僅就房屋補償、安置等問題,依法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法院應當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同理,對于因拆遷人沒有取得拆遷許可證、拆遷管理機關違法發放拆遷許可證、拆遷人弄虛作假取得拆遷許可證等情形引發的拆遷糾紛;拆遷人與被拆遷人為安置用房的位置、面積發生的糾紛;被拆遷人房屋產權不明或因發放房屋產權證引發的房屋拆遷安置糾紛,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均不屬于法院受理的民事訴訟范圍。此外,對因歷史遺留的落實政策房屋拆遷糾紛、因行政指令而調整劃撥、機構撤并分合引起的房屋拆遷糾紛,因單位內部建房拆遷引起的糾紛,也不應當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依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及相關司法解釋,目前屬于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房屋拆遷糾紛主要有:
(1)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就房屋拆遷安置補償達成協議,一方當事人因為對方當事人不履行協議約定的安置補償義務而提起訴訟的,或當事人達成安置補償協議后又反悔,請求法院確認其協議效力的房屋拆遷糾紛,當事人提起訴訟的,法院應當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2)拆遷人沒有拆遷許可證或雖有拆遷許可證,但超出拆遷許可證規定的范圍等非法強制拆遷的,就被拆遷人房屋的損失賠償問題,當事人應當申請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或人民政府裁決。如因拆遷人的非法強制拆遷行為給被拆遷人造成人身損害或財產損害的,當事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3)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就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回遷面積、回遷期限等拆遷事宜已達成協議,并已部分履行,一方當事人或雙方當事人反悔或因違約行為發生的糾紛,當事人提起訴訟的,法院應當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7、業主與業主團體之間因內部管理發生糾紛,是否屬于法院民事訴訟受案范圍?
答:業主與業主團體(包括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之間因內部管理行為發生糾紛的,如對召開業主大會會議、制定和修改業主公約、業主大會議事規則、業主大會如何行使投票權選舉、業主委員會及業主大會職責的行使等,發生爭議的,當事人應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處理,法院不應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8、刑事判決對被害人的物質損失作出追繳、責令退賠的處理后,被害人可否提起民事訴訟?
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五條之規定,犯罪分子非法占有、處置被害人財產而使其遭受物質損失的,法院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被追繳、退賠的情況,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但經過追繳或者退賠仍不能彌補損失,被害人向法院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法院應當受理。因此,目前我國司法解釋支持在“刑事追繳發還”尚不足以彌補被害人損失的情況下,被害人有權單獨提起民事訴訟,其提起訴訟的時間可以在刑事訴訟過程中,也可以在刑事案件審結后。不過,在民事案件審理過程中,如遇有當事人出庭、證據調查等與刑事案件相沖突的情形,應基于刑事訴訟程序優先原則,先中止民事案件的審理,待中止訴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害人承諾的法律效力
2020-11-17關于征地拆遷的咨詢
2021-03-19宅基地加蓋二層合法嗎
2021-03-03企業以及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流程
2021-03-10科創板上市條件
2020-12-14股權融資包含無形資產嗎
2020-11-28為什么公司人格否認不是對公司法人人格的永久性的剝奪
2021-03-06轉讓商標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20民事糾紛的解決與審判制度
2021-03-18收集婚外情離婚賠償證據的方式
2021-02-28先予執行擔保書什么意思
2020-12-18業主要求罷免業主委員會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7房產贈與部分轉賣需要交哪些稅費
2020-12-21試用期完離職扣一半工資怎么辦
2021-03-08人身意外險的內容
2020-12-17人身保險合同的形式可以有哪些
2020-11-17無證駕駛出事故強制保險不應免
2021-01-18保險合同解除后已付保險金是否應全額返還
2020-11-26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三者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5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為什么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