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機構或組織就職以后,就會和這寫機構和組織達成勞動協議,達成勞動協議之后。我們就和機構和組織達成了勞動關系。不過建立勞動關系的方式有很多種,那么就有人問了我國建立勞動關系的情形有哪些?在此,小編就為大家收集了這方面的資料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勞動關系的成立條件
1、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具有合法主體資格特殊勞動者需要滿足一定的資格要求,比如對于在華的外國人想要在中國工作的,必須先獲取就業許可證或者擁有專家證等其他特殊行業工作證。自然人無法達到勞動合同法所要求的用人單位的各項條件,也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自然人之間一般成立的是勞務關系,。再比如,公司破產清算組和雇傭人員之間,破產清算組沒有固定場所、固定資產,對外不能獨立承擔責任,既不是法人也不屬于其他組織,因此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這兩者之間就無法成立勞動關系。已經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也不具備勞動者主體資格,無法與用人單位成立勞動關系。勞動者遵守勞動規章制度,服從用人單位管理,從事支付報酬的工作
2、比如部分行業的銷售業務員,業務員并不需要每天按時打卡上班,沒有固定工作場所,也不需要遵守單位的規章制度,無底薪也無銷售任務,只是在銷售額中提成作為報酬。再比如運輸行業的掛靠關系,掛靠人以自有車輛雇傭司機跑運輸,只是通過運輸企業辦理營運證,以運輸企業名義從事運輸。但實際上司機并不服從運輸企業的管理和遵守規章制度,完全聽從掛靠人的指揮,也由掛靠人直接支付報酬,在這種情況下,司機與運輸企業就無法成立勞動關系。
3、勞動者的勞動行為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4、提供勞務一方的勞動行為必須是完成單位所安排的業務,現實生活中,部分企業在成立過程中雇傭員工工作,雖未簽訂勞動合同,但除滿足上述1、2兩個條件外,所從事的活動是企業設立過程中業務的組成部分,當然成立勞動關系。
勞動關系的建立,就意味著我們對方達成了勞動協議,我們在某些地方就要為對方提供勞動和勞務。雖然建立勞動關系的情形有很多種,但是我們還是要注意這些勞動關系建立的標準,不然由于我們自身的疏忽,有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我們的親身利益也得不到保障。
勞動者能否同時與多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
如何收集證據證明勞動關系的存在?
原單位未解除勞動關系能否入職新單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衛計委處理醫療事故是多長時間
2021-01-29中辦國辦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
2020-12-21民告官狀子怎么寫
2021-03-07死緩可以減刑嗎
2021-01-10微商,代購等將如何規范和管理
2021-01-05虛假離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1-01-18哪些情形下可以討回購房定金
2021-01-25參加商業活動中死亡,商家有責任嗎
2021-03-17商業銀行貸款應遵循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17國有土地使用證到期該怎么做
2020-12-11保險公司對事故駕駛員的賠償,是否該事故駕駛員獲得
2021-01-20車上座位責任險案例
2021-02-04對方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3-20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有哪些監督管理要求
2021-02-08全權代理有怎樣的效力
2021-02-19政府征地賠償不同意能強制執行嗎
2021-02-17人口安置補償費有多少
2021-02-28農村“空心房”將面臨拆除!拆遷補貼你了解嗎
2020-11-25農村土地轉包補償標準
2021-03-03農村房屋拆遷的補償安置方式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