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種植不是無限制地規模化,在當前農村勞動力不足、勞動力價格攀升、規模化種植管理經驗欠缺的現實情況下,“適度規模”是每個農業經營主體首先考慮的問題。
何為農地適度規模經營,學者們給出了不同的理解。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認為:適度規模經營來源于規模經濟,指既有條件下適度擴大生產經營單位的規模,使得土地、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配置趨于合理,以達到最佳經營效益的活動。適度規模的定義主要強調生產要素的最優配置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華南農業大學李-琴主持的關于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課題組研究認為:農業生產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的特征。課題組認為,農地的適度規模經營和農地經營規模的擴大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農地的適度規模經營應是以家庭經營為主導的適度規模經營。
經過最低標準的測算,上述課題組發現:在平原類型的地區,基于農戶種植業利潤最大化目標,東北三省農戶戶均適度經營規模的最低標準為30畝左右,中部地區為23畝左右,西部地區為11畝左右。在丘陵地區,中部地區測算出農戶戶均最優耕地經營規模為24畝左右,在山地類型的地區,中部地區測算的農戶戶均最優耕地規模略小一些,為10~21畝左右。基于勞動力的機會成本的角度,課題組測算了農戶適度規模經營的最高標準,結果顯示:不管是在平原、丘陵地區還是山區,東北地區人均適度規模經營面積最高,為35~47畝;中部地區次之,為20~35畝;東部地區最低,人均15~19畝。如果按照家庭人均2.5個強勞動力計算,東北地區農戶戶均最優面積為88畝~117畝左右,中部地區為50~75畝,東部地區為40~48畝。在西部地區,農戶適度規模經營依土地類型表現出一定的差異。在西部平原地區,人均適度規模經營面積為33畝,而在丘陵地帶和山區類型的地方,人均適度規模經營的面積分別為22畝和17畝。以戶均2.5個強勞動力計算,最優農地經營面積為34~82.5畝。
那么,規模化種植究竟能否盈利?至少在目前來說,三個方面必不可少。第一,提高機械化程度,剔除最不可控、最不穩定的人力勞動;第二,種植作物單一化,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第三,打造品牌,創建渠道,并保證銷售渠道暢通、價格平穩。
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部分駁回能下證書嗎
2021-01-09衛生局下行政處罰要多久
2020-12-18勞動保障執法的主要方式有什么
2021-01-11不履行撫養義務能否得到贍養
2021-02-13破壞軍婚罪案例介紹
2020-11-15發明專利與實用新型專利申報申請事項有哪些
2021-03-18因疫情停薪合理嗎
2021-01-02五保戶監護人是法定繼承人嗎
2021-01-07異地執行拘留的法律規定
2021-02-04公司買賣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31什么時候可以申請財產保全
2021-01-21建筑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有效
2021-02-04試用期過了卻沒有績效工資合法嗎
2020-12-16員工不同意調崗怎么辦
2020-12-04建筑工程保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20無效保險合同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7貴州殘保金怎么計算
2020-11-25保險公司推定為全額賠償后車主無權轉讓殘車的理賠
2020-12-10開車身亡保險賠嗎
2020-12-26肇事逃逸商業保險賠嗎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