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批準,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是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
第三十二條規定:“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第二十五條規定:“納稅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辦理納稅申報,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其他納稅資料。”
“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扣繳義務人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
由此可見,《稅收征管法》法律條文中多次出現“期限”這個詞。為了和《稅收征管法》的法律條文規定相配套,以便稅務機關和廣大納稅人在實際操作中有章可循,《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第一百零九條規定:“《稅收征管法》及本細則所規定期限的最后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期滿的次日為期限的最后一日;在期限內有連續3日以上法定休假日的,按休假日天數順延。”
這是專門為解決“五一”、“十一”等長假與法定期限的矛盾作的規定,明確提出了“順延”這個詞。那么,在日常的稅收征管工作中,如何正確理解“順延”這個詞呢?
依據《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第一百零九條規定,只有期限內有連續3日以上的法定休假日的,才可以按休假日天數順延;如果僅是期限內的法定休假日的天數超過3天,但是并非連續的,則不能予以順延。例如:稅務機關要求納稅人于4月20日至5月20日辦理驗證手續,由于5月1日至5月7日是法定休假日,且是連續的,因此該期限可以順延7天,即驗證期限延長到5月27日。
如果連續法定休假日超過3天,但是期限內的連續休假日未達3日以上,也不能順延。例如:稅務機關要求納稅人于4月2日至5月2日辦理驗證手續,由于5月1日開始了為期7天的休假,但是在該期限內只涉及5月1日和5月2日兩天,因此,只能適用第一種情形的規定,以休假日期滿的次日為期限的最后一日,即5月8日為最后一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承包方違約轉包怎么處理
2021-02-05監察委員會辦了錯案怎么申訴
2021-02-16如何處理非法轉租問題
2021-03-15一張圖片版權費用多少
2021-01-16兒童車禍賠償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2被正式批捕就一定會判刑嗎
2020-12-26機動車與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2021-01-26房產無償贈與弟弟需要交什么稅
2020-12-06唯一住房如何豁免執行
2021-01-08違反競業限制會坐牢嗎
2020-11-10勞動合同未到期補償金多少
2021-02-06《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后人民法院受理 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新
2020-11-19雇員保險金權益
2020-12-25壽險投保前應該做哪些準備
2021-01-17壽險的投保額怎么計算,購買壽險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18綜合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04什么是免責條款,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免責條款主要包括什么
2020-11-28侵權責任和產品責任可以同時主張嗎
2020-12-25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25保險合同的終止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