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外就醫脫逃罪的法律依據是怎么樣的?
脫逃罪的本質在于脫離監管機關的羈押和監管,因此只要行為人的脫逃行為的目的是使其實際擺脫監管機關控制,就可以認為脫逃罪。
脫逃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并具有逃離監管機關的羈押和監管的目的。
脫逃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依法被關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判斷行為人是否是“依法被關押的罪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需確定行為人是否是“罪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外,還需要確定其是否被關押。而要確定行為人是否屬于“依法被關押的罪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從其刑罰執行或者被采取的強制措施整體狀態考慮,不能僅僅看行為人脫逃當時暫時的狀態。
脫逃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司法機關對罪犯、犯罪嫌疑人、被告的羈押和監管秩序。保外就醫罪犯,只是暫時將其放在社會上(主要是其居住場所)由有關部門監管,居住場所應視為司法機關監管場所的延伸。
二、脫逃罪的客觀要件有哪些?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逃離羈押、改造場所。羈押場所主要是指看守所。改造場所主要指監獄、勞動改造管教隊、少年犯管教所等。另外,押解犯罪分子的路途中,也應視為監管場所范圍。譬如,被逮捕的罪犯在被押送至人民法院應訴受審的途中脫身逃跑的,被判刑的罪犯在被押解至勞改機關關押的途中,跳車、越船脫逃的均是脫逃行為。行為人的逃跑方法有使用暴力脫逃與未使用暴力脫逃兩種,未使用暴力脫逃,是指行為人尋找機會,創造條件,乘司法工作人員不備而逃跑。使用暴力脫逃,是指行為人通過對司法工作人員施以毆打、捆綁等暴力行為,或者威脅、恐嚇等脅迫行為,而擺脫其監管控制。從人數上看,有單個人逃跑的,也有數人共同逃跑的。無論采取什么形式脫逃,都不影響本罪的成立。脫逃的形式屬于量刑情節。但是,如果脫逃中犯有重傷害或者故意殺人的,應按處理牽連犯的原則,從一重罪處罰。對于多數人集體脫逃的,應按共同犯罪論處。
綜合上面所說的,利用保外就醫而進行逃避自己的罪行,那么這種做法完全是違反了刑法,這種情形只要脫離了監視那么就會以脫逃罪來進行處罰,所以,執法人員在進行處理的時候就會結合實際的情況來,逃避了刑法不一定會逃避法律的處罰。
脫逃罪的主體是誰,哪些人可以構成脫逃罪
怎么對脫逃罪量刑處罰,脫逃罪判多久
構成脫逃罪的該如何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懷孕離婚可以要求離婚賠償嗎
2021-03-22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1-03-21夫妻共同房屋離婚時如何分割
2021-01-01家庭冷暴力
2021-03-05股東變更前的債務與新股東有關系嗎
2021-02-14談法人型聯營合同終止后續法律問題的處理
2020-11-16裝修事故免責合同是否能夠免責
2020-11-09包工活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2-14房產面積的測量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13提前離職扣工資嗎
2021-02-25關于試用期的規定有哪些?
2020-11-26勞務派遣轉勞務外包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06家庭財產保險不承保的財產有哪些
2021-03-22探析保險合同之不可抗辯條款
2021-02-22保險合同變更的類型
2021-02-06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注意什么
2020-11-22擅自設立外資保險公司如何處罰
2020-12-22汽車保險投保時需注意什么
2021-01-08買保險 律師教你“八招”防忽悠
2020-12-18變額保險 VariableLife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