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接故意和過失犯罪有哪些區別
1、定義不同
間接故意是犯罪的一種類型,即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而過失犯罪即行為人預見了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輕信能夠避免,實際上又未能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
2、發生的情況不同
間接故意一般發生在以下兩種情況:為了實現某種非犯罪意圖而放任一個危害結果發生;為了實現某種犯罪意圖而放任另一個危害結果的發生。
而過失犯罪主要有:疏忽大意的過失,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過于自信的過失,行為人已經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
3、對危害結果發生的意志因素不同
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即聽之任之、滿不在乎,容忍、同意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過失犯罪行為本身蘊涵著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會的行為。
二、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的區別:
犯罪的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同屬犯罪故意的范疇。二者的相同之處在于,從認識因素上看,二者都明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從意志因素上看,二者都不排斥危害結果的發生。
二者不同之處在于:
(1)從認識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必然發生或可能發生;而間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可能發生。
(2)從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積極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有觀點認為,明知結果的必然發生而持放任態度時,也應屬于間接故意。我們認為不存在行為人認識到結果必然發生而加以放任的情況,因為放任是對危害社會的結果采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其前提是危害結果存在發生與不發生這兩種可能性時,只有如此,行為人才可能存在發生也可以不發生也可以的心理態度。
故意犯罪中分為了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在間接故意犯罪的情況下,行為人是放任結果的發生。但在過失犯罪中,不管是過于自信的過失還是疏忽大意的過失,其實都不存在一種放任的心理。甚至可以說,行為人主觀上其實并不想要出現犯罪結果,也不想對他人的人身、財產造成什么損害。
過失犯罪既遂是否存在?
過失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假想防衛是過失犯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收土地按照區片綜合地價應該怎么補償
2021-03-22工傷鑒定一定要康復期后才可以做嗎
2021-01-27殘疾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嗎
2020-11-11打人致人輕微傷要賠多少錢,一般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25什么是收益性股權融資
2020-12-01在何種情況下合伙人可以要求分割合伙企業財產
2020-12-02父親死了遺產怎么繼承
2021-01-09母親死后兒子能向女兒追討贍養費嗎
2021-03-18第二次離婚訴狀范本
2020-11-18公司不成立工會可以嗎
2020-11-15小產權房合同受時效限制嗎
2021-03-17遼寧省勞動合同規定期限
2021-03-23廣州試用期工資1000是否合法
2020-12-19公司倒閉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1-03-12海上保險合同保險標的規定
2021-03-16農房保險理賠多久過期
2021-02-28保險公司墊付方式是什么
2021-03-23交通意外撞死人保險怎么賠償
2020-11-13三七責任事故如何理賠
2020-12-05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