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債務加入的性質和法律效果,律霸網筆者認為,在法律無明文規定的情況下,可以將其按最為接近的行為進行推斷,并從誠實信用與公平正義原則的角度來加以界定。
債發生的原因分為行為以及行為以外的事實。其中行為包括合法行為與非法行為,非法行為即侵權行為,合法行為又可以分為雙方法律行為如合同,單方法律行為如贈與,其他合法行為如無因管理。行為以外的事實主要指不當得利。有人認為,第三人自愿為債務人履行債務,其實質為一種贈與;也有人認為,第三人為債務人償付債務,債務人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獲得利益,對債務人而言是一種不當得利。
上述兩種觀點僅從第三人,債務人之間的關系出發,沒有綜合考慮債權人、債務人、以及債務人與第三人之間特殊的關系,所以不夠全面。
首先,就贈與關系而言,贈與關系中的贈與人與債務加入關系中的第三人均有使他人受益的意思表示,且這種意思表示往往是基于其與受贈人及原債務人之間的某種密切的關系,但債務加入與贈與之間存在明顯區別:在債務加入中,第三人并沒有明確放棄對債務人追償的權利,如果將其性質界定為贈與,則第三人代替債務人清償債務后無法向債務人追償。這無疑將打擊第三人的積極性,且不符合公平正義的法治觀念。
其次,就不當得利關系而言,不當得利是引起債發生的事實,而非法律行為,不當得利的受損人并沒有使他人獲益的意思表示。債務加入關系中的第三人的加入是一種法律行為,且第三人在主觀上具有使債務人受益的意思表示,故兩者的性質完全不同。
律霸網筆者認為,債務加入在性質上與保證的規定最為接近。債務加入的第三人與保證關系的保證人均出于與原債務人之間的特殊關系,為了債權人債權的實現而使債務人受益,并單方面地增加了自己的義務。保證關系中保證人代替債務人履行后,可以向債務人追償,這與債務加入關系中第三人清償債務后可向債務人追償相似,故在法律性質上,可將債務加入視為一種保證,參照適用有關保證的法律規定。
但債務加入與保證也不完全相同。從本質上分析,保證是一種從行為,具有從屬性;而債務加入是一種獨立的行為,即第三人加入后,在第三人與債權人之間形成了一個新的債權債務關系,這一新的債與原債相互依存,具有同樣的給付內容,但因債權人與第三人之間無對價,第三人的履行的意思表示以消滅原債務為目的,故又與原債權債務關系相互排斥,其中任何一個債履行,另一個即歸于消滅,即債權人僅享有一個債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凈身出戶只要孩子可以嗎
2021-03-122019最高人民法院對離婚案件的判案標準最新規定
2021-01-23專利異議審查范圍有哪些
2021-03-09交通事故訴訟的證據有哪些
2021-02-03申請減刑假釋滿足哪些條件
2020-11-13取保候審的最新法律規定
2021-02-27不安抗辯權在什么時候使用
2021-02-20建筑施工專屬管轄包括哪些
2021-02-14離婚案是簡易程序還是普通程序
2021-01-18如何認定交通事故工傷
2021-03-02護工合同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4解除合同存在欺詐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13學生被拐賣了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7置業顧問收客戶錢違法嗎
2020-11-24可以單獨簽訂試用期合同嗎
2021-01-15簽訂勞動合同要注意的九個事項
2020-12-23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有什么區別
2020-12-13抵押物被另賣他人怎么辦
2020-12-26工齡認定在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23保險合同的變更怎么體現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