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的量刑哪個更重?
故意犯罪對量刑影響會很大,有些犯罪必須是故意構成,過失可以不認為是犯罪,要具體到個案。
故意犯罪是指行為人在故意的心理狀態下實施的犯罪,是犯罪構成要件中主觀方面的一種心理狀態。根據刑法規定,故意犯罪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兩個特征:
1、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必須是明知的。這種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也包括明知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
2、行為人必須是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的發生。不論行為人明知的是危害結果必然發生,還是可能發生,只要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的發生,就構成故意犯罪。希望危害結果發生和放任危害結果發生在程度上是有區別的,這種區別就是刑法上通常說的“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采取漠不關心,聽之任之的放任態度,結果發不發生,都不違背行為人的意志。我國刑法沒有直接使用“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的概念,但在對故意犯罪的規定中,對這兩種心理差別是作出規定的。區別“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對判斷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大小,決定量刑,具有一定意義。
在司法實踐中,“希望”要比“放任”的主觀惡性更大。對前者的處罰也就更重。
二、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主要區分
不論故意犯罪還是過失犯罪,都由犯罪主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客體組成。而犯罪主觀方面是區分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的首要前提。犯罪主觀方面包括故意、過失、動機和目的各要素,這些要素的認定,對刑法規定的一切犯罪的認定都具有直接的決定意義。
對刑法規定的犯罪來說,行為人的主觀方面,特別是行為人的罪過也即故意或過失,將成為認定其是否構成犯罪必不可少的一個要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六條規定:“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本條規定說明,那怕產生了多么嚴重的損害結果,只要造成這種結果的行為人沒有故意或過失,行為人都不構成犯罪,不管行為人是否具備完全的刑事責任能力。也就是說,行為人是否犯罪完全取決于他在主觀方面是否具有罪過,即故意或過失。可以這樣認為,《刑法》的每一條款犯罪以及刑罰輕重的設定,要考慮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大小。而行為人主觀惡性的大小不僅取決于他的行為,更取決于他在主觀方面是否有罪過。因此,在刑事訴訟中,對被告人犯罪--故意犯罪或是過失犯罪的認定,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對其犯罪主觀方面的認定。
故意是很多犯罪的一種主觀要求,一般犯罪都是故意犯罪,因此需要對行為人進行處罰,但是故意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還有是間接故意。主要是對于法益侵害持什么樣的態度。
醫院檢查故意偽造證物怎么辦,醫院出假證據怎么辦?
故意毀壞財物罪處罰標準是什么
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是不是危害國家安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近親屬是否可以申請工傷認定
2021-03-14涉外離婚爭取撫養權有哪些規定
2021-01-02提供法律援助法院有義務嗎?
2021-02-26如何充分合理的利用自身優勢
2021-01-01嫖娼是犯罪嗎?嫖娼被抓怎么處罰
2020-12-12限制消費令下達多久會生效
2021-02-24交通事故怎么確定鑒定機關
2020-11-17合同生效的要求需要哪些
2021-03-04保管人擅自處分保管物能要求賠償嗎
2020-12-27債權債務起訴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10欠薪多久屬于自動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6試用期離職是否受競業限制
2021-02-23如何應對公司調崗調職調薪
2021-02-14什么是保險合同
2021-03-21保險合同能變更嗎 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1-01-22保險理賠的步驟有哪些
2020-11-22保險公司會審查理賠材料的合法性嗎
2021-01-08被盜車輛撞傷人,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1-18被保險人在索賠中的義務責任
2021-01-10保險委托代理合同范本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