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的犯罪過失分為哪幾類?
一般的犯罪過失分為過于自信的和疏忽大意兩類,根據《刑法》第15條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由此可見,犯罪的過失分為過于自信的過失和疏忽大意的過失兩類。過于自信的過失,是指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心理態度。疏忽大意的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的心理態度。
二、過失犯罪的注意事項
1、由于事件已經發生,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的發展過程已清楚地展現出來,故司法工作人員不應由此逆推行為人能夠預見、應當預見。這種做法容易擴大疏忽大意過失犯罪的范圍。
正確的方法是,從分析行為入手,根據行為本身的危險程度、行為的客觀環境以及行為人的知能水平,判斷行為人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否預見結果的發生。
2、不能因為結果嚴重就斷定行為人能夠預見、應當預見。
行為人能否預見結果發生與實際發生的結果是否嚴重,具有一定聯系;但不能由此認為,凡是結果嚴重的,行為人就能夠預見、應當預見,凡是結果不嚴重的,行為人便不能夠預見、不應當預見。
結果嚴重就千方百計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做法,是結果責任的殘余,違反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
3、行為人在實施不道德、違法乃至犯罪行為時,有時也會發生行為人所不能預見的結果,不能因為行為人實施的是不道德、違法乃至犯罪行為,就斷定他能夠、應當預見自己行為的一切結果。
特別是不能因為行為人的行為本身不構成犯罪,就針對其不能預見的_結果追究疏忽大意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
針對一些特殊的犯罪,行為人主觀上可能只是屬于疏忽大意或者過于自信。比如說防衛過當里面,行為人主觀上就是屬于疏忽大意,而并不是過于自信的過失。對于這種給其他人造成侵害的過失行為,只要能夠證明自己屬于過失犯罪,可能并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不作為過失犯罪有哪些情形
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過失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安履行抗辯權的實施條件
2021-02-23拆遷協議簽訂后不履行怎么辦
2020-12-12相鄰權糾紛是否屬于特殊侵權
2020-11-28法律援助的對象可以是社區矯正對象嗎
2020-11-17受托人管理國有金融資本的主要義務有哪些
2020-11-29兩個公司合并怎么處理債務
2021-01-24倒賣課程多少算侵權
2021-03-21集體商標與證明商標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2減刑的適用條件
2021-03-24合同債務常見有哪些風險些
2020-12-22小孩在超市受傷責任在誰?如何適用法律
2021-01-13找中介買房注意哪些事項
2020-11-10恢復勞動關系一裁終局是否適用
2020-12-31試用期離職扣2個月工資怎么辦
2020-12-26三責險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6什么是意外傷害
2020-12-20保險合同是怎樣解除的
2020-11-25人身保險傷殘評定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30貨運車損毀公共設施保險公司未履行義務敗訴
2020-12-11100萬三者險撞死人賠多少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