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回放X公司(某交運公司,本案原告)與Y保險公司(本案被告)2007年1月5日,簽訂了一份機動車保險合同。合同約定:投保人、被保險人為X公司,車輛損失險金額為11萬元,第三責險金額為20萬元,保險期間自2007年1月6日零時起至2008年1月5日24時止。2007年2月27日,X公司司機A駕駛被保險車輛經過山東省某收費站時,發生交通事故,撞壞收費亭,車輛亦受損。事故發生后,A及時通知了Y保險公司,Y保險公司委托其當地下屬機構派人到現場拍了一組事故現場照片,未與受害方山東省某路政科(某收費站的管理部門)就定損事宜進行交涉。3月3日,被告Y保險公司人員及自行委托的某市職工科技服務中心(無公估機構性質)專家到現場實地查勘,當天估價出的路產損失為2萬元,但未就此向原告方出具正式的《定損通知書》,當天也未就此問題與受害方某路政科進行交涉。3月5日,受害方某路政科向A出具的《公路賠(補)償通知書》里所寫的路產損壞金額為50525元。同日,經某省某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事故認定書》確認,A負事故全部責任,《事故認定書》責任及調解結果一欄顯示,“A本人要求使用簡易程序處理,A承擔自己的修車費用、清障費(憑有效發票)及路損50525元,其他費用自負”。但當事人簽名處只有A一人簽名,受害方某路政科并未簽字。3月7日,被告得知某路政科作出《公路賠(補)償通知書》后,又派員再次到現場,但仍未就此問題與受害方某路政科協商定損或通過與受害方共同委托鑒定的方式定損,也未委托具有資質的公估機構進行定損,未向原告方出具索賠須知。3月15日,原告在其營運車輛被扣17天,定損問題未及時解決的情況下,按某路政科出具的《公路賠(補)償通知書》的要求,支付了賠償款50525元及清障費893元后,才取回被扣事故車輛。原告為維修被保險車輛支付了車輛修理費2900元。原告在支付上述費用后,多次向被告索賠無果,遂訴到法院請求判令被告支付上述費用。怠于履行核損定價等于默認賠償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被告雙方簽訂的保險合同合法有效。原告單位司機駕駛被保險車輛發生交通事故產生的路產損失和車輛損失屬于被告承保的第三者責任險和車損險,被告應當在保險合同約定的限額內承擔理賠責任。因此,法院支持了原告的全部請求。原告在事故發生后及時履行了合同約定的通知義務,被告接到報險通知后即負有及時核定損失和及時向被保險人提供索賠須知的義務。但被告在簽訂保險合同之時及事故發生之后均未向被保險人提供明確的書面索賠須知,且被告雖三次派員到達事故現場,在與受害方協商定損未果后,也未及時委托有資質的公估機構定損或通過與受害方共同委托鑒定的方式定損。被告怠于履行核損定價義務的行為,應視為其默認原告向受害方支付的賠償金額。法院進一步認為,雖然《公路賠(補)償通知書》和《事故認定書》中關于路產損失金額的認定存在瑕疵,但原告作為營運單位,其運輸車輛在外省被扣17天,人員長期滯留當地,營運損失不斷擴大,而被告怠于履行其定損義務,亦未給予明確的書面索賠須知的情況下,按《公路賠(補)償通知書》數額進行賠償的行為,系合法之減損自助行為。至于被告提出的原告向受害方賠償損失過高,以及其中包括行政處罰等問題,因被告未及時履行其核損定價的義務,上述問題已經不能成為被告在本案中的抗辯理由。因此,原告所支付的賠償款項系被保險人因保險事故的發生所遭受的實際損失,被告應當按原告實際支出進行理賠。本案中,保險車輛所發事故符合保險合同約定的條件,那么,原告車輛損失和因對第三者民事賠償而造成的損失理應屬于保險公司的理賠范圍。被告對事故的發生、事故責任認定、清障費、車輛修理費沒有異議,但對原告主張的事故損失費50525元提出異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社交平臺上冒充女人騙紅包犯法嗎
2021-02-16校園欺凌屬不屬于犯法
2021-02-18網絡上“人肉”是否違法
2020-11-17被扶養人生活費怎么計算
2021-01-02民事案件能否跨地區移送管轄
2020-12-22不服仲裁裁決當事人是否可以到法院申請撤銷
2020-12-05沒有要約的合同是否要執行
2021-01-19在職期間是否有保密費和競業限制費
2021-01-13單位吊銷了勞動關系是否自動解除
2020-12-15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有什么區別
2020-12-13工會怎么進行勞動爭議調解
2020-12-15壽險理賠時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04產品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2-23人身保險合同樣本是怎樣的
2020-12-01對新保險法修改中兩個問題的探討
2021-02-26保險公司法律責任人由誰擔任
2021-01-01工費車保險賠償的法律依據,索賠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1保險受到欺詐如何維權
2021-01-24保險經紀人的作用是什么
2021-01-02對強制保險的思考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