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賠償權利人。賠償權利人是指因侵權行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損害的受害學生、依法由受害學生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以及死亡受害學生的近親屬。在學校遭受人身損害的學生,既有在幼兒園接受學前教育的幼兒,在小學學習的小學生,也有在中學學習的初、高中青少年和在大學就讀的成年人大學生。我國法律規定,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滿十八周歲的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
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在校學生除大學生外一般都屬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學生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的賠償權利人,應是遭受人身損害的學生、依法由受害學生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以及死亡學生的近親屬。這一范圍內的人有權向加害人提出民事賠償要求,也有權以原告的身份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人民事訴訟。未成年學生遭受人身損害所提起的民事訴訟,其監護人應為法定代理人,所有民事訴訟行為均由其法定代理人進行。
(二)賠償義務人。賠償義務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權行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學生人身損害事故發生后,只有正確確定賠償義務人,才能使糾紛得以順利的解決。在糾紛處理實踐中,不同原因引發的學生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其實際賠償義務人也不相同。
學校與學生之間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學校對學生負有教育、管理和保護的義務。學校未盡管理和保護義務,是承擔賠償責任的前提。在學生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如果學校確無過錯,學生也沒有過錯,可以適用公平原則,讓學校和學生的監護人適當分擔民事責任。學校承擔民事責任,一般應以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期間為界定標準,在某些特殊場合,如學校組織學生到校外參觀或者參加體育比賽,學校也應承擔責任。在認定學校過錯上,應對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學生區別對待。對幼兒園,要求其盡最大義務去履行自己的注意義務;在中小學里,則對學生要求相對嚴格;對于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大學生,學校僅對校屬設施負有注意義務,對學生之間引發的人身損害,則不承擔賠償責任。
學生進入校園后其監護權并沒有轉移給學校,學校只是行使了與教學有關的教育管理職責。所以,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學生造成其他學生人身損害的,仍然由其監護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職責的,可以適當減輕其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函的種類有哪些
2021-01-09交通事故定責之后賠償比例怎么分
2020-11-15三部門:推動婚戀交友平臺實名認證,嚴打婚托婚騙
2021-03-04收集婚外情離婚賠償證據的方式
2021-02-28聊騷能作為離婚的證據嗎
2021-01-09轉繼承怎么規定
2021-01-06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糾紛案例及分析
2021-03-13勞動保護費的支付標準是什么,如何保護未成年工
2021-01-21員工主動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2-28單位能否單方調動員工崗位
2021-01-30這種情況能否獲得人壽保險公司經濟補償
2021-02-02第三者責任險保自家人嗎
2020-11-09保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5意外傷害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21車禍死亡保險理賠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1-30如何防范保險糾紛
2021-02-20無證駕駛致人死傷保險賠嗎
2021-02-03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原則的原因有哪些
2020-12-11保險對方全責如何理賠
2021-03-21郭律師提醒2012年7月1日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