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解釋》還規定,精神損害賠償只是當事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一種方式。因侵權行為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后果的,法院可以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造成嚴重后果的,應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同時判令侵權人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應當考慮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侵權行為所造成的精神損害的后果,侵權人的獲利情況,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以及受訴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各種因素,綜合予以確定。
對于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的上述司法解釋,我個人對此有如下幾點理解:
一、體現了精神損害賠償的三大功能
精神損害是指行為人侵害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等使公民產生恐懼,悲傷,怨恨,絕望,羞辱等精神痛苦,以及使公民神經受到損傷等。就其法律性質來說,屬于一種財產賠償責任,即經濟補償,同時,它兼具補償、慰撫和懲罰三重功能。首先,雖然精神損害是一種無形損害,無法用財產去衡量,但是,確立精神損害賠償的目的,就是以財產的方式去補償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損害,對受害人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損失的賠償,具有明顯的填補作用,使該損害得以平復。其次,金錢作為價值和權利的一般尺度,可以成為滿足受害人人身及精神需要的物質手段。盡管金錢賠償無法彌補受害人的精神損害,但它可以使受害人感到慰藉并能使其在其他方面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因此,精神損害賠償在客觀上存在慰撫功能。再次,精神賠償具有懲罰功能,即對侵害人施以經濟上的懲罰,使其付出經濟損失的代價。
二、限制了提出賠償請求的主體范圍
主體范圍指因精神損害賠償而有權提出訴訟請求的公民和組織。對于直接受害人有權提出精神損害賠償之訴不存在任何爭議,但對于間接受害人、法人或其他組織是否能提出精神損害賠償之訴,曾長期爭論不休?!督忉尅穼Υ藸幾h予以了明確的回答,如第7條規定,“自然人因侵權行為致死或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遺體受損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訴精神損害賠償,列配偶,父母和子女為原告。”這說明了間接受害人也可作為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的主體。因為死者的近親屬緣于不法侵害者的不法行為,對其身心造成巨大痛苦,精神上的損害是顯而易見的。對于法人和其它組織是否有權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解釋》中的第5條規定:“法人或其它組織以人格權遭受侵害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精神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币驗槿烁駲嗍且匀松頌閮热轂橹苯幽康牡?a href='http://www.sdjlnm.com/minshi/28.html' target='_blank' data-horse>民事權利。法人并無思想和精神可言,其商業信譽受損,法人無精神上的痛苦和損傷,故法人無權提出精神損害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案件審理中被告破產案件中止后該怎么辦
2021-01-01沒有購房資格導致不能履行合同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12船舶發生海難事故怎樣才能減少海洋污染范圍
2021-02-10民間借貸超過了訴訟時效怎么辦
2020-11-30訴訟公告費由誰承擔
2021-02-08交警如何開責任認定書
2020-11-16探望權中止事由是什么
2021-03-07以占有改定方式設立動產質權有效嗎
2021-03-05反擔保合同的效力與實現條件
2020-12-09關于虛假訴訟案件原審原告在再審期間申請撤訴如何處理
2020-12-16職工被采取強制措施能否退休
2021-02-12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情形應該怎么解決
2021-03-24車上責任險怎樣投保
2021-02-03民生人壽跨省理賠16萬
2020-11-27各種事故保險理賠詳細程序
2020-11-30騙保的民事后果
2021-01-13何為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1-08萬能保險 UniversalLife
2021-03-01再保險
2021-01-27個人如何承包林地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