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管合同是保管人有償地或無償地為寄存人保管物品,并在約定期限內或應寄存人的請求,返還保管物品的合同。
法律咨詢:超市存放東西是借用合同還是保管合同?
律師解答:保管合同
相關法律知識:
保管合同始自于羅馬法。羅馬法把寄托分為通常寄托與變例寄托。通常寄托是指受寄人應于合同期滿后將受托保管的原物返還寄托人,而變例寄托是指受寄人得返還同種類、品質、數量之物,包括金錢寄托、訟爭物寄托及危難寄托。前蘇聯民法不稱寄托而稱保管,其第422條規定:“依照保管合同,一方應當保管另一方交給他的財產,并完好地返還該財產。”
保管合同的標的物,即保管物是否限于動產,各國立法有兩種趨勢:第一,以德國、意大利為代表的,在民法典中明確規定寄托物以動產為限。如意大利民法典第1760條對寄托下的定義為:“寄托是一方接受他方的某個動產,負責保管并返還的契約。”第二種是以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為代表的,在其民法典中對寄托下的定義中,不明確寄托物為動產或為不動產。如日本民法典第657條規定:“寄托,因當事人一方約定為相對人保管而受取某物,而發生效力。”郭*瑞、王-軼所著《合同法新論·分則》中認為,“日本民法一般寄托中的標的物即包括動產也包括不動產,這是日本法的一個特點。”又例如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典”第589條規定:“稱寄托者,謂當事人一方以物交付他方,他方允為保管之契約。”臺灣劉發鋆著《民法債編分則實用》中對寄托標的物所作的解釋是,“寄托標的物以物為限,無論為動產或不動產,為代替物或不代替物,均無不可。”可見我國臺灣地區“民法”與日本民法對此規定是一脈相成的。
我國合同法第三百六十五條對保管合同下的定義中,也沒有規定保管物以動產為限。現實中保管不動產的例子是很多的,房屋、果園、池塘等都可以成為保管的對象。因此,法律有必要調整因委托他人保管不動產而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業證號:
15306201710669491
云南長鳴律師事務所
簡介:
畢業于云南師范大學法學專業,通過國家司法考試A證,2015年成為云南長鳴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女嬰推拿后身亡,其醫院是否涉嫌醫療事故責任
2021-01-23如何認定交通事故的賠償責任
2021-01-20結婚的法定程序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10管轄異議書交了法院沒回復如何處理
2020-12-05預付款的作用是什么
2021-01-11擔保合同中質物滅失怎么辦
2021-01-08學生補課導致猝死是誰的責任
2021-03-19劃撥土地沒房產證怎么過戶
2021-02-26取得房產證后購房合同還有效力嗎
2020-12-09勞動合同可以代簽嗎
2020-11-17子公司是否有簽訂勞動合同的資格
2021-01-22終止勞動合同補償金具體是多少呢
2021-01-19個人雇主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0-11-30人壽保險的辦理和理賠途徑是什么
2020-12-30怎么理解委托一審法院續保保全
2021-01-26重復保險的分攤方法
2021-01-21買保險 律師教你“八招”防忽悠
2020-12-18未簽訂書面的土地承包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6工業用地轉讓有哪些流程
2021-02-01農村“外嫁女”是否可以分得林地補償款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