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電梯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電梯事故可大致分為發生在商場等場所以及住宅小區等,在司法實踐中,二者的裁決略有差別。在處理實踐中,當事方協商是更為主要的處理方式,如果不成,才訴諸法律。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侵權責任法》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侵權責任法》第37條: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断M者權益保護法》第18條也規定,經營場所的經營者對消費者負有安全保障義務。作為侵權責任的“兜底”條款,《侵權責任法》第6條第1款明確,“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痹摽钍切^電梯事故的主要法律依據。
同時,電梯屬于特種設備,根據《特種設備安全法》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以及各地相繼出臺的《電梯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對電梯的生產、安裝、檢測、維保等有一系列嚴格要求。相關單位沒有盡到安全管理義務,一旦發生事故,就要承擔相應責任。比如,未在顯著位置張貼警示標識,在司法裁決中往往會成為歸責依據之一。
但是,在不同案件中,各方的責任根據具體情況而不同,如果被害人有過失,也會承擔一定責任。在諸多案件中,被害人往往也因未盡到注意義務而承擔一定責任,法院酌情確定各方比例,是司法處理的重點之一。
電梯屬于產品,適用產品缺陷條款,根據侵權責任法第31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即,只要電梯存在產品瑕疵,生產企業就要承擔責任。侵權法第37條的“違反安全保障義務”較之產品責任瑕疵,保護范圍更廣。
侵權法的立法原則之一就是有利于被害人追償。雖然最終的責任劃分可能涉及生產方、使用方和維保等,但就受害人來說,要找最直接的責任者要求賠償,在商場造成損害,肯定要先找商場,不是要求商場有多大責任就賠償多少,而是要求它要有完全賠償責任。商場履行賠償義務之后,電梯質量或保養等有問題,商場再去找它們去追償,那是另外的法律關系。
近期發生在荊州的電梯致人死亡事件中,調查組公布了責任認定,生產企業和商場負主要責任。誰是主要責任,誰是次要責任,對于受害者來說,沒有什么意義,受害者找直接關系方就可以了,必須全部賠償。當然,受害人也可以讓三方都賠償,但這反而對于受害者來說未必合適,讓一方直接賠就可以。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及最高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被害人可以提出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以及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等賠償要求。
比侵權賠償更具威懾性的是刑事責任。生產企業、使用者等任何一方的負責人以及操作人員都可能因電梯事故而負刑責。電梯事故適用較多的《刑法》第134條,即重大責任事故罪。具體的適用條件是,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處罰一般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敝卮筘熑问鹿首镆蟠嬖谶^失或過錯。根據學理是指,應當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主觀心理狀態。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當電梯出現的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追究相關的管理人員責任如果是電梯自己的質量也需要追究廠家的相關責任,因為電梯上的行人有很多,如果電梯出現故障,有可能會對他們的人身造成損害。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管轄權異議超出時間怎么處理
2020-12-11怎樣才能知道工傷認定有沒有上報
2020-12-27商標侵權行為如何處理或處罰
2021-02-21管轄異議有時間限制嗎
2021-02-10虛假簽名擔保合同的效力
2021-03-01房屋抵押登記流程
2021-03-05孕婦超市摔倒應如何處理,孕婦超市摔倒如何認定責任
2021-03-05土地糾紛派出所能管嗎
2021-01-01新勞動法合同到期賠償是怎樣的
2020-12-01勞動合同怎樣終止?
2021-03-21私自改離職證明違法嗎
2021-03-04遭遇口頭辭職該怎么辦
2021-02-02新勞動法被辭退怎么賠償
2020-12-14勞動糾紛官司期間可以計算利息嗎
2020-11-26癲癇患者能夠辭退嗎
2020-12-24保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5如何進行保險理賠程序,保險理賠時效又是幾年
2020-12-04肇事者醉酒保險公司咋賠
2021-01-13保險法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二
2020-12-11論責任保險中第三人的保險金給付請求權有什么規定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