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民的解決環境權益侵權糾紛方式
第一,協商解決。雙方當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通過友好協商、互諒互讓達成和解協議,進而解決糾紛。
第二,調解解決。在有關組織(如人民調解委員會)或中間人的主持下,在平等、自愿、合法的基礎上分清是非、明確責任,并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促使雙方當事人自主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糾紛。
第三,仲裁解決。糾紛當事人根據糾紛前或者后達成的仲裁協議或合同中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提出申請,由仲裁機構依法審理,作出裁決,并通過當事人對裁決的自覺履行或由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而使糾紛得以解決。
第四,訴訟解決。通過打官司解決,它指糾紛當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由法院依法審理,作出判決或裁定,通過當事人對生效裁判的自覺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強制執行而解決糾紛。
上述四種解決糾紛的途徑中,仲裁和訴訟具有法律上的強制執行力,協商、調解則不具有,因而當事人對協商和調解達成的協議可以反悔。當然,究意采用何種途徑去解決一個具體的民事糾紛完全取決于當事人的意愿。
二、環境污染侵權責任的法定條件
承擔民事責任,通常要求具備侵害行為、損害事實、因果關系以及主觀過錯4個要件。由于環境污染損害糾紛的特殊性,各國法律大多采用特殊的責任規則,我國法律也是如此。
可見,承擔環境污染民事責任,應當具備以下基本條件:一是排污者的排污行為“造成環境污染危害”;二是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受到損害”;三是環境污染危害與他人受到損害互為因果。簡而言之,排污行為、損害事實、因果關系就是環境污染民事責任的3個法定條件。
原國家環保局關于環境污染侵權責任法定條件的解釋,符合法學原理和立法宗旨,因而也在我國環境行政執法和環境司法實踐中得到普遍適用,必須嚴格執行。
三、環境侵權的賠償范圍
1.人身損害賠償范圍。因環境污染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2.財產損害賠償范圍。因環境污染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方式計算。
3.精神損害賠償范圍。因環境污染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時需要做些什么
2021-01-13餐飲服務許可證辦理步驟是什么
2020-11-23房產他項權記有抵押期限嗎
2021-01-06孩子撫養費不夠用怎么辦,可以追加孩子撫養費嗎
2021-03-13父母離婚后,子女是否有權因學費增加要求不與自己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增加撫養費
2021-03-23公司是否有權收回股權贈與
2020-11-09無撫養關系的子女對繼母有贍養義務嗎
2021-03-01離婚中的精神損害賠償
2021-02-21信用卡多久不還上征信
2021-01-25人死了租地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4未成年打賞主播可以報警嗎
2021-01-14學生牙齒跌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5現行勞動仲裁立法對仲裁監督程序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02產品責任保險與產品質量保險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10人身保險退保是什么意思
2021-01-06某公司某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支公司訴被趙某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11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1-16車輛部件之間發生瀏碰撞,是否有權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9外資保險公司因分立解散需要批準才能解散嗎
2021-01-06保險合同成立后能否退保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