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環境保護部的職責,環境保護部設14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廳。
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承擔信息、安全、保密、信訪、政務公開等工作。
(二)規劃財務司。
組織編制環境功能區劃、環境保護規劃;協調、審核環境保護專項規劃;承擔機關、直屬單位財務、國有資產管理、內部審計工作。
(三)政策法規司。
擬訂環境保護政策;承擔涉及環境保護的其他政策的制定工作;起草法律法規草案和規章;承擔機關有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承擔機關行政復議、行政應訴等工作。
(四)行政體制與人事司。
承擔機關和派出機構、直屬單位的人事、機構編制工作;承擔環境保護系統領導干部雙重管理的有關工作;承擔環境保護行政體制改革的有關工作。
(五)科技標準司。
承擔環境保護科技工作;承擔國家環境標準、環境基準和技術規范的擬訂工作;參與指導和推動循環經濟與環保產業發展。
(六)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
擬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證制度并組織實施;提出總量控制計劃;考核總量減排情況;承擔環境統計和污染源普查工作。
(七)環境影響評價司。
承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政策環境影響評價、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監督管理環境影響評價機構資質和相關職業資格;對超過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生態破壞嚴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態恢復任務的地區,承擔暫停審批除污染減排和生態恢復項目外所有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工作。
(八)環境監測司。
組織開展環境監測;調查評估全國環境質量狀況并進行預測預警;承擔國家環境監測網和全國環境信息網的有關工作。
(九)污染防治司。
擬訂和組織實施水體、大氣、土壤、噪聲、光、惡臭、固體廢物、化學品、機動車的污染防治法規和規章;組織實施排污申報登記、跨省界河流斷面水質考核等環境管理制度;組織擬訂有關污染防治規劃并對實施情況進行監督。
(十)自然生態保護司(生物多樣性保護辦公室、國家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
組織編制生態保護規劃;提出新建的各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審批建議,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工作進行監督;組織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遺傳資源、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全國生態狀況評估;指導生態示范創建與生態農業建設;承擔國家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的工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限合伙承擔什么風險
2020-12-02破產申請的受理時限是多久
2021-03-16是否可以要求子女經常回家探望
2021-01-26什么情況下繼承權會喪失
2020-12-18履行勞動合同的原則
2020-11-15非壽險責任準備金計提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8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11保險合同中或字引發了一場官司
2020-11-29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區別,如何辦理投保手續
2021-01-28合資保險公司的注冊資本是實繳資本嗎
2021-02-24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主體可以有哪些
2020-11-27保險合同成立就生效嗎
2021-01-07商業車險怎么退保,退保需要哪些材料
2020-12-13如何正確理解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和出租
2020-11-27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什么
2020-12-17農村建設搬遷是否是自愿的
2021-01-14公益拆遷就是國家拆遷嗎
2021-02-20沒有房產證的房子拆遷如何補償
2021-03-15征地拆遷后農民就業問題如何解決
2021-02-04自住房拆遷重建需要的條件有哪些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