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的話,可能會構成污染環境罪,要追究刑事責任(也就是坐牢)。
環境污染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可以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1、拒絕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現場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
2、拒絕或者謊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有關污染物排放申報事項的。
3、不按國家規定繳納超標準排污費的。
4、引進不符合我國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技術和設備的。
5、將產生嚴重污染的生產設備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使用的。
6、建設項目的防治污染設施沒有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批準該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并處罰款。
7、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閑置防治污染的設施,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重新安裝使用,并處罰款。
污染環境罪如何認定
污染環境罪是指違反防治環境污染的法律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后果嚴重,依照法律應受到刑事處罰的行為。
污染環境罪與環境監管失職罪同屬結果犯的范疇,都是由于其行為造成了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嚴重后果的發生,且主觀上都含有過失的罪過形式,個別情況下也存在著故意形態,但主要是間接故意。兩罪的主要區別是:
1、客體不同。本罪客體是國家環境保護和環境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屬于破壞環境資料的犯罪。而后罪侵犯的客體則為國家對環境保護工作的正常管理活動,屬于瀆職犯罪。
2、客觀方面不同。本罪表現為違反國家規定,向土地、水體、大氣排放危險廢物,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的行為。而環境監管失職罪表現為環境保護部門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嚴重不負責任,從而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這種嚴重不負責任主要體現為濫用職權和玩忽職守,不盡職責的行為。
3、主體不同。本罪的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對自然人作為本罪的主體沒有限制條件,而后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負責環境保護監管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單位不構成該罪主體。
員工犯環境污染罪后要怎么樣承擔責任,或想要找律師辯護可以詢問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茂名市有評殘嗎
2021-03-08老婆不愿意生小孩,她侵犯了我的生育權嗎
2021-02-20婚姻自由的行使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
2021-02-08交通事故鑒定收費標準
2020-12-16反擔保人未簽字反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1-29銷售折扣合同中是否要約定折扣率
2020-12-29房地產估價機構管理辦法
2020-11-30裁員時哪些員工不能裁
2020-11-24勞務派遣資質是否全國有效
2021-02-10調崗不同意離職能要賠償嗎
2020-12-22被公司開除依據勞動法怎么賠償的
2021-01-20個人所得稅沒有繳納稅務局會如何處罰
2021-01-20本案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人的代位求償權能否成立
2020-12-21司機肇事 車主擔責 保險公司付費
2021-01-12汽車保險每年都交嗎?車險到期不買后果會怎樣
2020-12-30被車撞傷后要求保險公司賠償保險公司是否應賠償意外責任險
2021-02-26保險監管的必要性是什么
2020-12-25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
2021-01-28第二輪土地承包時間
2020-12-31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時效期為多久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