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間,我帶父母來北京,想去圓明園游玩,但被人告之園內正在整修,沒有什么好看。這整修時間為什么如此之長,原來是圓明園管理處尚未找到環評單位,無法提交環評報告,看來,這拖延的板子不好打在圓明園管理處身上,本應當承接環評的中介機構不敢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使國家財產眼睜睜地看著蒙受損失。
那為什么在全國近千家環評機構中找不到一個環評機構來對圓明園進行環評,而這些以環評為已任的機構緣何又不愿承接這一業務?這里面的原因無非有二個:其一就是可能這些機構都沒有對圓明園進行環評的水平,但顯然這種可能性非常小;其二是正如《新京報》5月9日的的社論所說:“因為其中存在著風險,這種風險還不完全是自身技術的不足,或許更多的是來自外部的壓力——如果認為防滲工程對環境無害可以保留,它可能無法面對心中存有疑惑的公眾,而如果認為防滲工程對環境有害需要拆除防滲膜,就一定要有官員承擔巨額投資失誤的責任,這種‘問責’所形成的壓力將使該環評機構(尤其是本地環評機構)擔心未來的生存和發展。”
這就不能不引起公眾對于這些包括環評機構等中介機構的公信力進行拷問,為什么在人們最需要公正的時候,卻沒有環評機構站出來?近些年來,有關會計師、律師、司法鑒定等中介機構的誠信、公正的問題,一再被當作公眾議題。“銀*夏事件”引發了公眾對會計師事務所公信力的質疑;湖北黃-靜裸死案,六次鑒定各不相同,引發了公眾對于法醫鑒定機構公信力的質疑;**寶馬案,體彩承辦方當著公證機構造假,引發了公眾對公證機構公信力的質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中介機構的公信力正江河日下。
中介機構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國家權力在許多領域退出而逐步形成的社會組織,中介機構為社會提供各種技術、法律、會計等服務,特別是要為爭議的雙方或多方提供咨詢、驗證,其中立性和公正性非常重要,公信力是其生命線。但是,在我國,許多社會中介機構本身是政府的一些職能部門轉變而成,其至今與原有的政府機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加之一些政府機關經常不嚴格遵守法律,超越職權干涉中介機構的事務,這使得中介機構生存環境并不十分理想,不能嚴格做到中立,因此其所做出的一些結論公正性常常令人懷疑。其次,在市場經濟下,中介機構必須依賴市場生存,在競爭的壓力下,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中介機構屢屢違反職業道德和準則,為委托一方大肆造假,也使得其公信力大大下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臉特征、指紋、航班行程是個人信息嗎
2021-03-11談完業務遇車禍算不算工傷
2021-01-01破產債權是怎么分類的
2021-01-14探視權如何強制執行
2021-03-13冷暴力算家庭暴力嗎
2021-03-05先予執行的裁定有何效力
2020-12-27公司工會設立獨立賬戶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26繼承的房子再贈與別人會交稅嗎
2021-03-24注銷房產抵押手續
2021-01-27違反治安管理立案能撤銷嗎
2020-11-11建筑物區分所有權人的所有權是怎么樣的
2021-01-30按份共有房產證如何辦理贈與手續
2021-01-07找房屋中介要注意什么
2021-01-17嫖娼被抓不能來上班屬于無故曠工嗎
2021-01-11自愿放棄社保提出離職有補償金嗎
2021-02-25工會的社會職能
2021-02-05勞務公司將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1-01-13老板拖欠工資超過1年員工還可以追討嗎
2020-12-04購買兒童意外傷害賠償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1-16人身傷害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