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破產逃債的成因分析
我國破產逃債現象之所以在一定時期內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問題,究其原因不是某一個因素導致的,而是由各種因素共同形成的一種“合力”。破產逃債問題主要由以下幾個因素所致。
(一)法律的缺位
⒈沒有界定破產時間。《破產法》對企業破產的時間沒有明確的界定,從而客觀上使債權人的損失被人為地擴大了。一般債權人(銀行除外)難以通過正常渠道了解債務人的經營狀況,不能及時運用破產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許多企業不是在企業資不抵債時即申請破產或采取保全措施,而是等到山窮水盡時才申請破產。就法院受理的破產案件看,破產企業一般都是負債累累,其債務幾倍甚至幾十倍于自有資產,其結果自然可以想象。
⒉債權人合法權益缺乏保障。保護債權人利益是社會制度和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破產法》首要的目標應該是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我國的《破產法》在這方面存在幾點不足:第一,債權人會議享有的權利不充分,主要表現在沒有要求法院撤換破產管理人(我國《破產法》稱之為清算組)、決議破產管理人管理企業的基本原則的權利;第二,未設置監察委員會制度,沒有設立代行債權人會議職權的監督常設機構,這一缺陷使債權人的利益保護受到削弱;第三,缺乏對破產財產的保護制度,自案件受理到破產宣告這段時間里,財產仍然由債務人掌握而沒有臨時管理人接管,而這段時間里,債務人最容易惡意轉移財產。除此之外,《破產法》中還有一些規定也不利于債權人的權利保障,如規定,債權人“逾期未申報債權的,視為自動放棄債權”,[①]這是對債權人權利的不當剝奪,既不合理又不可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羅玉林律師執業已經20余年,曾在某國有交通企業(上市公司)法律顧問工作近十多年,先后接觸和辦理過各種類型的經濟、民事、海事、海商糾紛、執行等案件。熟悉企業內部法律事務管理及各類案件訴訟操作規程和技巧,尤其熟悉合同糾紛、債權債務、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婚姻家庭、損害賠償等各方面法律法規和政策性規定,有著豐富的訴訟實踐經驗。 自1990年起從事律師職業,執業以來,堅持 “敬業勤勉、誠實信用” 的服務宗旨,盡力為委托人辦好每一件案件,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委托人的合法權益。
按揭房轉讓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9擔保期限的起算
2021-03-15國家出資金融機構及其投資設立的機構依法享有什么權
2020-12-08現在國家承認事實婚姻嗎
2021-01-03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時間及鑒定機構如何選擇
2021-01-21以拍賣方式簽訂的合同可否撤銷
2021-01-28機械設備合同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09女兒和孫子誰的繼承權大
2021-02-24行政案件可以立案嗎
2020-11-29購房合同備案流程是什么,購房合同備案有什么好處
2021-02-07離婚時,經濟適用房如何分割?
2021-02-09轉換和回購的核算方法有哪些
2021-02-22房產無償贈與孫女收稅嗎
2021-01-19買賣雙方跳過中介私下成交是否還需付中介費
2021-02-09員工不想與單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單位該怎么辦?
2020-12-02勞動保障公益崗幾年解除合同
2021-03-23試用期離職老板不簽字怎么辦
2021-02-28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與原則是什么
2020-12-05企業財產最低起保費是多少
2020-12-19保險合同包含的內容有哪些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