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噪聲污染責任糾紛中,施工單位排放噪聲超過國家規定標準,建設單位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或采取有效保護措施,屬于以不作為的方式侵權;造成他人身體健康受損的,與施工單位構成共同侵權,應承擔連帶責任。
案情
**正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于2013年年底開始實施其在石柱縣城開發的“渝東·中央大街”項目,吳某家住該項目附近。2013年11月1日,**公司將項目的平基土石方及邊坡支護工程發包給**公司施工。2014年年初,**公司進場施工,至同年9月結束,施工期間有夜間施工和產生工程噪聲的情況。2013年12月28日,**公司將項目主體工程發包給**公司,**公司基建工程結束后,**公司一直施工至今。**公司在與**公司、**公司的合同中,有籠統的“依法”“文明”施工的約定,但對施工過程中環境保護的措施沒有明確約定。2014年11月12日,石柱縣環境監測站對本案所涉項目工地夜間施工噪聲進行監測,結果為57.4dB,超過55dB的排放標準,2015年4月19日,石柱縣環境監測站對本案所涉工地晝間施工噪聲進行監測,結果為72dB,超過60dB的排放標準。**公司在2014年10月22日取得在同月22日至24日夜間施工的許可證,其他時間是否取得夜間施工的許可無證據證明。
在**公司、**公司施工過程中,吳某出現抑郁情緒發作的情況,并引起血管神經性頭痛、心境障礙(抑郁發作)、慢性胃炎等疾病入院治療,共花醫療費7963.86元。對吳某支出的醫療費用,**公司、**公司、**公司均未申請鑒定。期間,2014年8月14日,經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環境保護局主持調解,**公司與吳某達成《信訪事項調解協議書》,由**公司每月支付吳某1000元租房費供其自行租房,自2014年8月15日起至**公司負責開發的“渝東·中央大街”項目的土石方工程開挖結束。**公司付租金至2014年10月14日止。2015年6月18日后,吳某自己在外租房居住。2015年6月28日,吳某與趙*慧簽訂《租房合同書》,明確租房費一年一付,每月1100元,一年13200元。同日,吳某向趙*慧交納租金13200元。
2015年3月12日,吳某遂以**公司開發的“渝東·中央大街”項目工地產生噪音致使其身體健康遭受嚴重傷害為由提起訴訟,請求**公司支付醫藥費用4萬元,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審理中,重慶市黔江區人民法院依法追加**公司、**公司為被告參加訴訟。后吳某變更訴訟請求,要求**公司、**公司、**公司賠償醫藥費47102.16元、房租費13200元,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本案審理中,**公司申請對吳某心境障礙與工地噪聲是否存在因果聯系進行司法鑒定。后經黔江區法院委托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對此進行了鑒定,該中心出具了《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醫學鑒定意見書》,明確吳某的心境障礙與環境噪聲之間無因果聯系,但同時明確,因吳某患有心臟病史,易出現抑郁情緒,對環境噪聲較常人敏感,可能加重抑郁情緒或者使抑郁情緒發作。
裁判
黔江區法院經審理于2015年12月29日判決:一、**公司賠償吳某損失7347.64元。二、**公司賠償吳某損失2578.69元。三、**公司賠償吳某損失8442.77元。四、**公司、**公司采取噪聲防治措施,使“渝東·中央大街”項目的施工工地噪聲排放達到國家標準;**公司在未取得夜間施工許可的情況下,禁止在該工地夜間施工。
一審宣判后,**公司不服,提起上訴。重慶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于2016年7月28日作出(2016)渝04民終587號民事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評析
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公司作為沒有直接排放噪聲的建設單位,是否應當承擔噪聲污染責任的問題。
1.噪聲污染責任的構成要件
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六十五條“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之規定,噪聲污染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有三個:一是有排放噪聲超出法定標準造成污染的行為;二是有損害后果;三是噪聲污染與損害后果之間有因果關系。
在本案中,首先作為施工單位的**公司、**公司在其各自施工期間均存在排放噪聲超標的行為,**公司還存在未經許可夜間施工的行為;其次,在二者施工期間,吳某抑郁情緒發作,多次住院治療,存在身體健康受損的事實,且為了避免身體繼續遭受噪音的損害外出租房,存在費用損失;最后,根據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出具的《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醫學鑒定意見書》,雖然其結論明確吳某的心境障礙與環境噪聲之間無因果聯系,但是,該中心明確了因吳某患有心臟病史,易出現抑郁情緒,對環境噪聲較常人敏感,可能加重抑郁情緒或者使抑郁情緒發作的意見。基于此,噪音污染的侵權行為與吳某因抑郁情緒加重接受住院治療及為避免損害加重而搬離住所在外居住產生的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至此,**公司、**公司對此應承擔噪聲污染責任。
2.建設單位及其防護噪聲污染法定之責
建設單位是建設工程的投資人,也稱業主,是工程建設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總負責方。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十三條規定:“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環境噪聲污染的,建設單位必須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規定環境噪聲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由此,建設單位負有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及環境保護措施的法律責任。如果建設項目可能產生噪音的,建設單位必須嚴格按照前述規定落實各項義務,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采取噪聲防護措施,保護居民的生活環境。無論建設單位是否將建設項目的施工對外發包,均不能免除其項目實施中環境保護的義務,如建設單位在項目實施中未盡其責,則構成對法定義務的違反,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3.建設單位的不作為導致噪聲污染侵害發生與施工單位構成共同侵權
建設單位明知施工單位不采取保護措施即進行施工可能會發生噪聲污染損害的后果而輕信能夠避免而致損害發生,構成噪聲污染共同侵權,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八條“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之規定明確了共同侵權的構成。
綜上所述,施工單位排放噪聲超標,建設單位以不作為的方式,共同導致噪聲污染侵害發生,可認定為構成共同侵權,建設單位應與施工單位一起承擔連帶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刷單屬于違法行為嗎,誰承擔舉證責任
2021-01-15法律意見書的注意事項
2020-11-08公司分立的含義及特征
2020-12-27立約定金能否雙倍返還
2021-03-18酒后兩車撞人后均逃逸如何處罰
2020-11-29中國公民能不能在外國結婚
2021-03-02父母包辦婚姻會長久嗎,有哪些危害
2021-01-11贍養義務包括過世夫妻的父母嗎
2021-01-25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
2021-02-14買小產權房要走什么程序
2021-03-23人員聘用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2021-01-30勞務派遣是什么意思
2020-12-08借用資質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0-11-21臨時工沒簽合同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6中暑死亡是否屬于意外傷害
2021-01-12保險公司對被保險人及承運人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2020-12-10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四條
2021-02-19對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和理由應從哪些方面審查
2021-02-20土地轉讓稅費一般是多少
2021-02-09土地轉讓違法嗎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