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打工的農民是否有權獲得征地補償費
近年來,為了改善生活狀況,很多農民利用農閑季節甚至全年都到城里打工。可以說進城務工只是為了掙錢彌補生產和生活需要而暫時離開村集體經濟組織,屬于勤勞致富的流動人口。進城務工人雖然離開鄉村來到城鎮并不意味著他們放棄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資格,也不意味著放棄村集體經濟組織各種應受益權益的分配。因此,在其承包的土地被征收的情況下,不能取消他們的土地承包權和村民待遇,也不能停止收益分配,他們有權與其他村民一樣享有征地補償費的分配權。實踐中對于進城務工的人員是否有權參與駐地補償款的分配,也不能絕對地一刀切,而應根據具休情況加以決定:對下面兩種情況就應特殊對待:
一是進城務工的人員已經考取了國家公務員,其身份已經不再是農業戶口,已經享有穩定的經濟收入及各種社會保障待遇,再參與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的分配就與我國現行的法律、政策相違背了,因此其不應再參與土地補償費的分配;
二是進城務工的人員被正式招工錄用或者稱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法定代表人,并具有穩定可觀的經濟收入及住宅條件,無須依賴土地作為基本生產資料的,在分配征地補償費時對其也可以不予分配。
農村土地征地補償款該怎么分配
根據《土地管理法》四十七條規定,征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征地補償款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補償費。而在征地補償過程中,征地單位一般是與村委會或村民組簽訂征地合同,并將征地補償款含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和地上附著物補償費直接支付給村委會。實踐中,青苗和地上附著物的補償費用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二十六條規定直接支付給失地農民沒有異議外,對于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分配卻存在著不同的爭議,而之所以產生爭議則是因為農村的“集體成員資格”的認定、男女地位不平等、特殊主體的分配不合理等一系列農村社會問題所造成的,而其中對于分配起決定影響的則當屬“集體成員資格”的認定問題,實踐中對于集體成員資格的認定一般以戶籍為原則,但戶籍又不是唯一依據,還應結合地權進行考慮。
通俗來講,如果某人的戶口在本村,只要他(她)的農民身份沒有改變,那么他(她)就享有地權,在土地被征收時就應以集體成員的資格分配土地補償款;即使某人的戶口遷出了本村,也不能簡單粗暴的掠奪他(她)身為本村集體成員的資格,還要看他(她)是否還以本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為經濟來源,為本村集體所盡的義務大小等多因素綜合考慮。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進城打工的農民有沒有權獲得征地補償費”問題進行的解答,進城打工的農民有沒有權獲得征地補償費,依據進城農民的戶籍而定,如果不具有農村戶籍的,沒有征地補償款。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監事會怎樣設置
2020-12-19公司增資跟股權轉讓能同時進行嗎
2021-03-21公司注冊資金認繳時間是多久
2021-02-12犯罪過追訴時效了怎么給黨紀處分
2021-01-10公務員錄用公示期間舉報如何解決
2021-03-18沒撫養過的養母能否主張贍養費
2020-12-20死亡法定遺產繼承范圍
2021-01-23傷殘退役軍人的撫恤金如何發放
2021-02-18購買回購房時的證件在哪里辦理,辦理流程是什么
2021-02-25細數常見的房地產中介的欺詐行為
2021-03-20勞動者受工傷燒傷怎么賠償
2021-03-20企業濫用試用期的情形有哪些
2021-03-18實習期簽了合同要承擔上面的條款嗎
2020-11-27給父母買保險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18校車肇事損失保險公司拒賠無理
2021-02-25該案中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1-10兩妻爭保險金受益權:誰能收益
2021-02-06保險報案理賠步驟有哪些
2021-02-21什么是保險責任準備金
2020-11-19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