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兒童拐騙構成要件是怎樣的?
1、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家庭關系和兒童的合法權益。拐騙的對象是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
2、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采用蒙騙、利誘或者其他方法,使兒童脫離自己的家庭或者監護人的行為。所謂拐騙,可能是直接對兒童實行,也可能是對兒童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實行。拐騙的手段是多種多樣。比如,給兒童愛吃的食物、喜愛的玩具、好看的衣服以及帶去玩耍等,騙取兒童的好感后將其拐走。對兒童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則往往是以獻殷勤、假意幫助照看孩子、表示喜愛兒童等手段騙取信任后,尋找機會將兒童騙走或者將嬰兒偷偷抱走。總之,使用各種手段拐騙兒童脫離家庭或者監護人,是拐騙兒童罪在客觀方面的重要特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6條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與朋友。除上述法定監護人外,受兒童家長委托負責照管兒童的人,也具有監護人的身份,如果使兒童脫離具有這種身份的人的監護,同樣是拐騙兒童脫離監護人的行為。
3、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二、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其目的大多是為了將拐騙的兒童收養為自己的子女;也不排除有的是為了供其使喚、 也有的是因為非常喜歡兒童而實施拐騙的。從實踐看,拐騙兒童的大多是一些沒有子女的人,想把拐來的兒童收養為自已的子女。這樣的人主觀上并不是想殘害兒童,但是,他們這種極端損人利己的行為,使受騙兒童的心靈遭受嚴重創傷,給兒童的父母和其他親人造成極大的精神痛苦,也給群眾的正常生活秩序帶來威脅。因此,對于拐騙兒童的犯罪行為,不論其動機、目的如何,都不應忽視其社會危害性,必須給以應得的懲罰。
在當代社會,兒童如果被拐騙的話,那么對于整個家庭來說是一種沉重的打擊,所以拐騙兒童罪,他在我們國家侵犯到的個體利益,不僅僅是兒童的合法利益,還有他人的家庭關系,拐騙的兒童必須是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才能構成該罪。
拐騙兒童罪司法解釋是什么,有哪些構成要件?
拐騙兒童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拐騙兒童罪怎么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樣證明不是共同債務
2021-02-02打房產官司的三大誤區是什么
2021-01-24樓頂物業違建怎么處理
2021-01-05女職工孕期可以安排出差嗎
2021-03-10公司倒閉孕婦賠償標準
2020-11-14知識產權合同審核流程是什么
2021-01-15車輛交通事故處理有什么流程
2021-01-27交通事故類網友問答
2021-02-20網上投訴能撤銷嗎
2021-01-17乙方沒有履行租房合同怎么辦
2021-02-23訴訟離婚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04繼承權按照哪些序依次行使
2020-12-30老婆出軌可以離婚嗎
2021-01-22房產無償贈與孫女收稅嗎
2021-01-19離職再入職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9員工長期離崗勞動關系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26壽險索賠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26車上人員責任險應該歸誰所有
2021-02-07人身保險合同終止條件是什么
2021-01-02保險合同的受益人是指什么,什么情況下沒有受益人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