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法律規定,精神病人以及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是沒有民事行為能力的,因為他們不能清楚地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就無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此時就需要有人來代替他們行使自己的權利,于是在法律中就出現了法定代理人和監護人。那么,法定代理人和監護人的區別是什么呢?
一、法定代理人和監護人的區別
(一)設定兩者的目的不同。
法律設定監護人的目的是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解決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民事行為能力方面的障礙,從而使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得到實現。而法律設定法定代理人的目的則在于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行為和訴訟行為,使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通過法定代理人的代理,能積極參加民事活動和訴訟活動,滿足自己的利益。
(二)責任不同。
法定代理人是法律賦予監護人一種法定的身份,以便監護人更好地履行監護人的職責。因此,當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給他人造成損害時,法律規定監護人承擔責任的根據在于監護人的過錯責任,即監護人沒有盡到管束被監護人的責任,而不是由于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形成的責任,也不是監護人在代理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承擔民事責任。
(三)身份不同。
在實際生活中,監護人有時是一身兼二職,即被告人與代理人的身份。如刑事附帶民事案件,需要由監護人承擔賠償責任的附帶民事訴訟中,監護人既是附帶民事訴訟的被告人,又是刑事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兼當事人和代理人于一身。因此,必須在法律文書中明確監護人既是民事被告人又是刑事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的雙重身份。如果只將其列為法定代理人,不明確其民事被告人的身份,就意味著監護人本人不是訴訟當事人,而只是刑事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其本身職責只是代為訴訟行為,與訴訟結局并無利害關系。這樣在訴訟終結時,判決法定代理人為被代理人承擔民事責任,即沒有理論依據。
大家就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法定代理人和監護人各自內涵。二者雖然有所不同,但我國法律設立法定代理和監護制度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保護那些無民事能力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三級醫療事故判定標準
2020-12-27沒錢交治安拘留罰款會怎么樣
2020-12-23丈夫偷拍妻子出軌傳播視頻及照片違不違法
2020-12-04公司跨區變更地址程序是什么
2021-01-16父母以贍養為前提的贈與可否撤銷
2020-12-30被扶養人生活費怎么計算
2021-01-02遺產分配糾紛案件如何確定管轄權
2021-02-20銀行可以申請債務人財產保全嗎
2020-11-16外國公司在中國境內設立分支機構需要審查批準嗎
2021-01-16什么是合同撤銷權
2020-12-01房地產中介的收費標準
2020-12-11怎么樣認定有居住權
2021-01-26提供虛假學歷入職違法嗎
2021-01-21頂替別人上班能否確認勞動關系
2021-03-17社保減員能否作為勞動關系解除的條件
2021-02-13勞動糾紛仲裁的手續有哪些
2021-01-13勞動糾紛材料怎么寫
2020-12-20產假期間安排工作符合法律規定嗎
2020-11-22家庭財產保險
2021-01-13人身保險可以退保嗎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