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名譽權的行為,屬于違法行為,此時侵權人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是在追責之前,需要先對侵權名譽權的行為進行認定。那到底如何對侵犯公民名譽權的行為認定呢?請跟隨律霸小編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1、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并為第三人知悉。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
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為方式進行。其表現形式是將現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損于人的社會評價的事實傳播出去,以詆毀他人的名譽,讓其蒙受恥辱。比如,說某人“是個小偷”等。
所謂誹謗,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虛假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誹謗的方式有口頭和文字等兩種方式,其內容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損于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如誣蔑他人犯罪、品行不端等。其特征可以稱之為無中生有。
2、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這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比如醫院未經患者同意,無意中公布了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風病或艾滋病等病情信息,使患者名譽受到損害。無論故意或過失,只要侵權人在主觀上有過錯,并在客觀上造成他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即屬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
3、被侵害的對象應當是特定的人。所謂特定的人是指某個具體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沒有特定的人,則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謂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學作品在描寫中對特定的人進行了侮辱或誹謗,雖然使用的是代號或假名,但讀者一看便可知曉其所指的對象是誰,這顯然不能因其使用代號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權。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對象是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的具體人,即使沒有指名道姓,同樣可以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4、在后果上,侵權人的行為對受害人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受害人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必須強調的是,這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心理負擔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須是客觀實在的東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觀上的一種感受。也就是說,某人的名譽僅僅指公眾對其的社會評價,而不是該人對其內在價值的自我評價。因此,行為人的某些行為如果沒有造成受害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則不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需要注意的是,作為認定毀損名譽的依據,侵權人僅僅只針對被侵權人,而未傳播給第三人,并不構成法律上的公開,行為只有公開進行,向第三人散布,才能表明侵權人的行為已經產生了社會影響,被侵權人的名譽受到損害。以上就是對什么是名譽權,如何認定侵犯名譽權的行為問題的解答。如果您還有別的問題需要咨詢,建議咨詢我們律霸的在線律師。
名譽權侵權訴訟時效有多久
侵害名譽權的抗辯事由有哪些
侵犯名譽權如何索要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的處理期限是多久
2021-02-01商業匯票是怎樣申請的
2020-12-08怎樣確定婚內債務各自承擔
2020-11-26購買集資房需要簽什么合同
2021-01-23勞動合同逾期要如何處理
2020-12-23自己承包工程需要什么條件
2021-02-11被盜車失而復得引起糾紛的保險理賠
2021-01-08保險代理人騙領客戶保險金構成何種犯罪
2021-01-28法律對保險代理人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2保險理賠后次年保費一定會上漲嗎
2021-02-21被保險人 TheInsured
2020-11-27違建的房屋罰款之后就是合法的了嗎
2020-12-23拆遷房房產證辦理方法和辦理流程有哪些
2021-02-25住房拆遷補償款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1-03-21房屋評估價格對于房屋補償安置具有怎樣的作用
2021-01-19房屋拆遷但是沒有房產證可以拿到補償嗎
2021-01-14胎兒可以享受征地拆遷補償嗎
2020-11-12房屋被違法偷拆了,就沒有補償了嗎
2021-01-06天津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31貨幣補償產權調換購房券拆遷安置應該用哪種方式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