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名譽權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一、名譽權的侵權表現: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施行)》規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籌劃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二、名譽權的侵權表現: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
《民法典》規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三、名譽權的侵權表現: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新聞單位根據國家機關職權制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的職權行為所做的報道,其報道客觀準確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或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因提供新聞材料引起的名譽糾紛,認定是否構成侵權,應區分以下兩種情況:
1、主動提供新聞材料,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2、因被動采訪而提供新聞材料,且未經提供者同意公開,新聞單位擅自發表,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對提供者一般不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雖系被動提供新聞材料,但發表時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許的,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侵犯他人名譽權,主要是想達到降低對方社會評價的目的。侵權人通過語言、文字等形式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屬違法行為,受害人可以因此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侵權人承擔相應的損失。而從名譽權侵權的表現形式來看,如果達到嚴重程度,那么有可能認定構成侮辱罪、誹謗罪。
名譽權糾紛的處理方案有哪些
侵犯名譽權精神賠償標準是什么
名譽權糾紛訴訟請求需要什么證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足額繳納出資額是否需要承擔債務
2020-12-19長沙統一標準解決醫療糾紛 醫院自己舉證無過錯
2020-12-17下設子公司是否屬于公司分立
2020-12-05不服專利復審決定的具體救濟怎么做
2021-01-10泉州商標注冊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1車禍骨折有必要做傷殘鑒定嗎
2021-03-14強制執行申請書范文
2020-12-092020年新三板上市條件與標準是什么
2020-11-19贍養費不給強制執行立案需要多久
2020-12-23交通事故訴訟律師費是多少
2020-12-28打架判刑了還要賠錢嗎
2020-12-19開車全責自己受傷怎么賠償
2020-12-21企業未成立工會怎么解除合同
2021-02-10合同法律風險識別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19工程嚴重延期是否可以不履行合同
2021-03-09私生子繼承遺產的份額是多少
2020-12-15如何處理員工擅自離崗的事件
2021-03-09勞動法關于調崗的規定
2021-03-24勞務外包的賬務處理如何進行
2020-11-29追討加班費證據由誰提供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