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譽權損害糾紛案如何處理?
名譽權損害糾紛案按照我國民法當中的第109條的規定來進行一個要求對方停止損害賠償的一種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零九條條規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公民的名譽權若受到侵害,有權要求對方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法人的名譽權內容與公民的名譽權相比,由于其不具有如公民一般的情感,所以其內容有所狹窄,主要包括:
任何新聞報道、書刊雜志在對法人進行報道評論時,必須真實,與事實相符.
任何人不得捏造事實,散布與法人真實狀況不符的消息,敗壞其名譽。
二、侵權形式
(一)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民法通則》第101條后端規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民通意見》第140條規定,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二)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民法通則》第101條后段規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在文學作品中故意使用他人真實姓名,或者未寫明原告的真實姓名和地址,但對人物特征的描寫有明顯的指向或者影射他人,小說內容存在侮辱、誹謗情節,致其名譽受到損害的,作者和出版社均可能構成對名譽權的侵犯。
(三)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徐良訴上海文化藝術報社等侵害名譽權一案的復函》中認為,被告根據傳聞,撰寫嚴重失實的文章“鎖甲三千元帶來的震蕩”和被告《上海文化藝術報》社未經核實而刊登該文,造成了不良后果,兩被告的行為均已構成侵害的名譽權。
目前為止名譽權方面的損害賠償是比較常見的,因為對于一個公司一個法人來說的話,他們的名譽最后受到一個損害所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形象受損的問題而且還會帶來很多的利益方面的損失,所以在這種狀況之下,就必須要對侵權行為進行一個處理。
侵犯了名稱權名譽權的賠償條件是什么?
如何起訴他人侵害名譽權?
侵犯名譽權的證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案件超期羈押怎么辦
2020-12-22調崗申請怎么寫
2021-01-26因疫情停薪合理嗎
2021-01-02婚前協議公證的意義協議有哪些具體內容
2020-11-20拆遷返還的宅基地可以買賣嗎
2021-01-01拿別人銀行卡取錢算盜竊嗎
2020-11-12委托協議如何終止
2020-11-21集體組織所有權有哪些
2021-01-11怎么公示規章制度才利于舉證
2021-03-20中層管理人員簽訂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2-25競業限制的補償金包含在在職工資里是否違法
2020-11-21勞動合同、勞務合同和聘用協議書的區別
2021-01-10勞動監督與監督檢查的區別是什么,勞動監察大隊的職責有哪些
2021-02-27試用期應定為多久?
2021-02-22買兒童保險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0-12-07如何判定壽險保單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共有的保險該如何分
2021-01-08人壽保單能轉讓嗎,人壽保險不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4人壽保險拒賠原因都有什么
2020-11-26航空飛機延誤賠償多少錢
2021-01-05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是什么意思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