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得利,這個詞在物權法中經常有提及,生活中存在很多不當得利的行為,就比如我們在道路上或者是其他的場合撿到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很多人就會疑惑是不是屬于不當得利。那么關于撿到東西算不當得利嗎這個問題,小編就給大家講解一下。
一、撿到東西算不當得利嗎
不當得利指沒有合法根據,或事后喪失了合法根據而被確認為是因致他人遭受損失而獲得的利益,應負返還的義務。取得利益的人稱受益人,遭受損害的人稱受害人。不當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針對受害人而為的違法行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誤解或過錯所造成的。受益人與受害人之間因此形成債的關系,受益人為債務人,受害人為債權人
1、如果你撿到之后,放進自己口袋準備為自己所用的,不當得利.
2、如果你撿到之后,站在原地等待失主來認領的,那么在這之間所支出的必要費用,無因管理.
二、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的區分
第一,沒有法定的或約定的義務而管理他人事務,便在管理人與本人之間形成一種社會關系。法律欲想最佳地調整這種關系,至少應規定如下問題:管理人以為本人謀利益的意思管理事務支出的必要費用,應有權請求返還;管理人因管理事務所獲得的利益,有義務交還本人;在可能的情況下,管理人有義務把管理的事務的事實及進展情況及時通知本人;管理人違反上述義務給本人造成損害時,應承擔賠償責任;管理人因管理事務而受到其他損失時,有權請求本人予以賠償。這些內容只有無因管理制度才能包攬;而不當得利制度只能解決其中的管理費用的償還和因管理事務所獲利益的返還,其他問題無法涉及。
第二,不當得利制度的目的在于使受益人返還不當得利,因此在受益人為善意時,返還的范圍僅僅以“現存利益”為限,如果受益人未獲利益或因其善意使所獲利益喪失,則不存在返還問題。無因管理中,管理人因管理事務很可能支出必要費用,但卻未必獲得利益。若以不當得利制度取代無因管理制度,則不利于對管理人合法權益的保護。
第三,無因管理是立法鼓勵助人為樂、危難相助、見義勇為風尚的產物,其制度意義在于劃清侵權行為和互相幫助行為的界限。相形之下,不當得利制度就不具備同樣的目的與功能。
撿到東西算不當得利嗎?撿東西這個行為要看行為人主觀的意識,如果行為人主觀上想要獲得撿到的東西,并且實施了這個行為,將所拾得的東西據為己有的,那么就構成不當得利,如果沒有這兩個構成要件的一般不屬于不當得利。
不當得利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不當得利的舉證責任該由誰來承擔
不當得利之債有哪些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案件駁回起訴要開庭審理嗎
2020-12-27關于交通事故骨折賠償
2021-02-02給別人擔保銀行凍結賬戶怎么辦
2021-02-02重慶公交車墜江涉及哪些罪名
2021-03-14法定繼承人繼承遺產有期限嗎
2021-03-04撫恤金需要申請嗎
2020-11-16買賣合同生效后可以取消嗎
2021-03-04第二順位繼承人是什么
2021-03-082020輕微傷有等級嗎
2021-01-20交通事故植皮能評殘嗎
2021-02-06買二手房中介起什么作用
2021-03-09國企改制解聘職工經濟補償標準有何規定
2021-03-09勞動合同公司賠償違約金怎么算
2021-02-22技術聘用合同是否屬于勞動爭議
2021-01-18意外傷害保險的條件
2020-12-21就一個財產是否可以投保多份保險
2021-01-17對維護保險標的安全基本規則有哪些
2021-03-20扶老人險中是真撞人而不是被訛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21農村居民應該怎樣主張以城鎮居民標準賠償
2020-11-22出險時保險公司應賠多少錢
2020-12-02